摘要:
咏春拳作为南拳中一种技击性较强的拳种,是依照身体解剖学结构及流体力学原理进行研究改进,完全脱离了传统的五行八卦、非科学逻辑性的传统哲学解释。它在实战过程中有简单实用的特点。简单是说咏春拳的套路动作和进攻防守动作简单,实用是说在实战过程中的打击效果明显而不需做太多多余的动作。咏春拳讲究双手同时使用,一手攻则另一手守,形成多方位近体搏斗的优势,同时成倍地提高打击效果和防守之势。
关键词:咏春拳 技击 进攻 防守 实战
前言
咏春拳是我国流传至今已有二百余年历史的古老武术拳种之一,它大约始于清朝中期。它的主要风格特点是动作简单、实用并且攻防合一、打中有防、防中有打。咏春拳主要是三傍手、挫手、撩手、破排手、沉桥、粘打等手法;四平马、三字马、追马、跪马、独立步等主要步型;还包括以搭、截、沉、标、膀、腕指、黏、摸、熨荡、偷、漏和“二字钳羊马”的身形步法为主要标志。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综述法
查阅了国内有关咏春拳的起源发展的文献资料,重点分析咏春拳的攻防理念及特点。
1.2 访谈法
采用标准化的访谈法对身边的咏春拳习练者进行访问,间接了解咏春拳的技击特点。
1.3 综合分析法
通过对大量的文献资料、图片、视频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归纳得出咏春拳的技击特点。
2 咏春拳的技击特点概述
咏春拳是一种以追求攻防实战为目的,科学完整的搏击拳术。它在动作架势上与其他拳种有相似之处,要求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和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的配合运用。咏春拳法风格“动如风,站如钉,重如铁,轻如叶,守之如处女,犯之若猛虎”。素有“拳之有形,打之无形”之说,意思是说拳在套路练习中是看得见的,但一旦用于格斗搏击,由于闪电般的速度,而看不见其打击动作。咏春拳的技击实战性主要表现在能够在最小的时空内用最小的力量造成最大的打击效果。它在实战过程中,无论是主动进攻还是被动防守都是通过灵活的脚步来完成,并且在移动过程中同时完成自己的进攻和防守,而且会发现对手的盲点,为接下来的进攻做好准备,不给对手留下任何喘息的机会。它在实战的过程中区别于其他拳种的地方是防守时随着对方的动作变化而变化,进攻时却不留给对方任何空当和机会。
3 咏春拳的进攻方法概述
实战过程中,咏春拳在进攻方面的特点是大家了解咏春拳的主要部分。事实上它在击打过程中不需要自身有多大的力量和很快的速度,而是要求合理地利用自己的位置和姿势去战胜对手,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并寻找对方的漏洞而直接进行打击。在击打过程中,咏春拳的出拳方式与其他拳种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其他拳种在出拳以后为防止被对方使用擒拿而迅速收回,但咏春拳则一拳接一拳,势势相连。它留给人们的印象是:方法实用、动作迅速、打击直接、效果明显。
3.1 咏春拳的进攻特点
在实战过程中,咏春拳突出表现了它自身的进攻特点:直拳攻击、攻打中线、连续击打、借力打力。在效果上前三者的共同作用构成了咏春拳独特的进攻特点——快如闪电,在实用方法上是外猛内静,并善于声东击西、指上打下、左右开弓、虚实并用,在动作上矫捷健壮,深入浅出,力量的运用灵活而富有弹性,柔中带刚,刚中透柔,刚柔并济。借力打力则是顺着对方的力量,并且在帮助其完成动作的同时加力改变其动作方向,使之失去重心,从而制服对方。
3.2 咏春拳的进攻特点分析
咏春拳在实战过程中的进攻方法具有多样化和整体化的特点。
第一,咏春拳在攻击过程中以简单、直接、强劲、快速的直线攻击动作为主。它的攻击动作之所以可以令人防不胜防,主要是由于它是通过最短的距离去直接击打对手或距离自己最近的目标,即用直线攻击对手是咏春拳中最实用的方式。
第二,咏春拳的拳理中有一句谚语为“抢中线”。“中线”是指人体头顶百会穴至尾椎到地面的中垂线,如果在实战过程中可以破坏对方的中心线,则可以轻易地制服对方,同时人体的大多数要害部位(头部、颈部、胸部、腹部、裆部)集中在人体的中线上,所以有效地打击中线上的要害部位也是制服对方的捷径。在实战过程中,咏春拳在先发制人的时候是自己主动攻击对方的“中线”,在处于被动防守时应积极在对手的动作中挤出对自己有利的中线以做出强劲有力的打击动作。若我们从两侧进行打击时容易被对方卸力,而我们在向对方中线进行击打时,对方则很难卸力,且受力甚重。
第三,咏春拳在击打过程中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正如拳理中所说的“急如雨点,密不透风”一样。它在出拳击打过程中根据科学所论证的“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原理。因此出拳时根据这一原理可以使自己的动作更加快捷,同时留给对方时间短暂且难度很高的防守空间,从而为自己下一次没有阻碍地快速击打做好准备,使自身的攻击动作突出了省时、省力、短促、突然的特点。所以,咏春拳在击打过程中急如雨点的拳法由它本身的技术结构所决定的。
4 咏春拳的防守方法概述
在实战过程中,防守与进攻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甚至超过了进攻的作用,只有有一个完善的防守系统才可以发起制胜的攻击。咏春拳的防守不像其他拳种一样,防守动作开合程度比较大,而是仅仅局限在咏春拳的基本姿势中肢体的活动范围以内。
4.1 咏春拳的防守特点
咏春拳在实战过程中的防守主要是通过对对方的进攻动作进行引带偏离自己的中线,同时在防守中自身的重心不跟随自己的动作发生变化。在引带的过程中化去对方的力量而不是跟外家拳法一样去硬碰硬地格挡。另外,咏春拳的防守动作是非常短促、突然、有效的。
4.2 咏春拳的防守特点分析
用咏春拳拳谚中的一句“手法之防护风雨而不透”来形容咏春拳在防守方面的成就再合适不过了。
在防守重点部位时,咏春拳依然使用进攻时的“中线”原理,也就是说,双手严密地防护自己的中线。防守方若能严密地摒护自己的中线则可以阻止对方发起威力强劲的直线攻击动作,从而迫使对方使用速度相对较缓慢的弧线动作从两侧进攻,导致延长了其攻击距离亦延长了对方攻击动作的运动时间,以达到降低打击效率的效果。防守方则可以利用双方动作之间的时间差做出有效的防御动作或发现对方在进攻中暴露出的盲点而直接进行击打。
在咏春拳的防守中有一个“门”字理论,即“四门”理论。正如武术谤语中所说的“手是两扇门,全凭脚打人”。这里的门同咏春拳中的“四门”相似。“四门”就是在身体正前方划出一个四方形。然后,在此四方形内划分为四个面积均等的长方形区域作为对方攻来时各种格挡所管辖的区域。此“四门”的标准是高不过眉、宽不过肩、低不过腿。在坚持“四门”原则时应与咏春拳的一些心法原则相配合,如“不动肘”“不消过笼”“不追手”等。其中“不动肘”和“四门”原则结合起来可以组成完美的组合,根据“不动肘”的原理,手臂及双手的活动范围以“上至眉毛、下至大腿水平线、左右同肩宽”为限度,在此标准内所构成的“四方形”内肘部就可以发挥出最高效能。“不消过笼”“不追手”则是当对方的攻击在“四门”之外时我们所保持的防守原则,这样可以节省自己的体力并更便于自己找出对方的破绽。
正确地使用“四门”原则可以做到使对方的攻击没有直接的击打效果,并把这种防守效果蔓延至全身。“四门”包括前手上半侧的“高外侧门”、后手上半侧的“高内侧门”、前手下半侧的“低外侧门”以及后手下半侧的“低侧内门”,它们分别防护了来自头部两侧的攻击以及腰、肋两侧的攻击。
在咏春拳的防守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用眼与其他拳种有所不同,其他拳种在防守时大多是观察对方攻击梢端的运动路线进行防守,而咏春拳则是观察对方攻击部位的中节部分(即肘关节和膝关节)进行防守的。因为,如果对方的中间部分不动的话对方是打不住自己的,同时直拳时他的肘部的运动速度比拳头慢一半,摆拳时拳头的速度是肘关节的四倍。所以,有效提高观察对方中节部分的运动的能力可以提高自身的防守效率。
5 结语
无论是咏春拳还是其他拳种的技击方法都是由进攻与防守两部分组成。正是不同于其他拳种的攻击方法和密不透风的防守构成了咏春拳独特的技击特点。许多拳种的防守动作是分开的,即先是一攻再是一防或是先一防后一攻,也就是把一个完整的动作分成了两步或两个节拍去做,从而动作放慢一半。而咏春拳在技击过程中则是在防守的同时进行反攻。换句话说就是把其他拳种两个节拍的动作在同一时间内完成,这样就可以节省一半的时间去发现对方的盲点而进行下一次进攻。在咏春拳的实战过程中无论是主动地进攻还是被动地防守,只要一出手就包含了进攻和防守两种寓意,也就是说在咏春拳的实战中没有单纯的防守也没有一味的进攻,而是在任何动作中都是“攻中有防、防中有攻”。
在咏春拳的攻防合一的技击过程中,若只用一只手在完成一次防守后再直接进行下一次进攻,就有可能会错过良好的战机并且不得不面临对手的第二次进攻。所以,在实战过程中,咏春拳的习练者应该保持使用两只手同时进行攻防。因此,防守和反击应该紧密联系、势势相随,一旦反击开始,就逼迫对方处处设防,从而战胜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