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极拳亦称开门八极拳,有孟村吴氏八极拳和少林八极拳等派系,自吴钟立门户,吴潆兴门户以来,一直以其强列的技击和独特的风格啸傲武坛,饮誉海内外,历代名家辈出,成为武林中的显学,享有“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之盛誉。.
在八极门中一向视“六大开”、“八大招”( 以下简称“六开”、“八招”)为八极门的极至,成为秘门绝技,从不轻易外传,给原本并不神秘的“六开”、“八招”推至不可躬亲的地位乃至神话境界,也给广大八极拳后学带来了困惑和不解,为难识“六开”、“八招”卢山真面目而叹息,其实不尽如此。
“六开”、“八招”实际上是八极拳技法的总结和概括,进一步讲是八极拳打开方式的核心,立拳之根本,把“六开”、“八招”提到高不可攀的境界,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是不能提倡的,一切必须从实际出发,要讲求实事求是,可以这样讲学习八极拳的全过程,就是精研“六开”、“八招”的全过程,因为八极拳中的每一招一式无一不是“六开”、“八招”的具体体现,“六开”是利用人体不同部位结合六种不同的力来体现的。“八招”是八极拳一切技击变化的母式,由此衍生出各种变化,从宏观上讲是八极拳技击实作的主体框架和整体理念,微观上讲就是基本拳式或散手。
假如:“六开”如果是汉字的笔画;“八招”即是汉字的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组词、造句、以及文章即是八极拳的套路。下面就“六开”、“八招”解析如下: “六开”亦称“六打开”,是八极拳六种打开形式的统称。“六开”即“顶、抱、单、提、挎、缠”。
顶:应用部位主要指肘顶(或顶肘)即肘关节弯曲向外最凸出的点(尖)。其次是指肩,即肩头上凸出的部位,还有头顶,即前额的前上部位。 顶属猴像,顶和提是“六开”中的重点,常有“无处不是无处是,无处没有无处有”之说。使用顶的要领是“松肩”(或为“送肩”),易于把力作用于“点”(尖)上,尽可能地加大力度和有效区间如经常出现的顶有:抽顶、挑顶、针顶、腰顶、肩顶、双羊顶,两仪式、反雷顶、掳顶、抱头顶、爬山顶、等等,可向四面八方发力。顶与肘相连,所以又变化出许多肘的用法,如常出现的有:避肘、崩肘、拥肘、掩肘、抱肘、档肘、滚肘、缠肘、盘肘等
抱:抱的应用部位主要是指小臂下缘(尺骨一侧)的前半部,抱属虎像,抱为穿雷,通常表现的形式为一拳一掌。经常出现的抱有:穿抱、云抱、虎抱、反抱、劈抱、截抱等等。抱与拳(锤)经常可以连用,如反抱锤、摘捶、腰锤、抽锤、拦锤、反背锤、抱截锤、抱穿锤等
单:单应用的部位为小臂外侧连及手背,即肘以下外侧部位,主要应用的点是手背中部(中指根处),此外,扣用掌的正面,单提用虎口处,单贯用手腕外部等,不同的形式用不同的部位。 单属雕像,常以飞禽之两翅的形式表现,经常出现的有:单贯手、单扣手、单扬打、单提手、单刁手、单起手等等,许多掌的变化也都来源于单,如搓脸掌、撩阴掌、反背掌 、等等。
提:提应用的主要部位是足踵,即“后足跟”,其次是“足”,“膝”及膝以下部位,提属猴像,六大开一向以“顶提为主”,经常出现的提如:盘提、跺提、蹉提、爬提、坐提、扣提、炮提、顺提、黑虎提、反蹉提、断拦提、抱拦提等等,提广泛地指膝以下部位的应用,因此与腿的用法密切相连,常见的腿法有:童子腿、闷桩腿、拐子腿、象鼻腿、鸳鸯腿、扫堂腿、蝴蝶腿等等。
挎:挎主要应用的部位是臀挎(胯),指膝以上至臀以下部位,其次有臂挎,指小臂桡骨一侧,还有膀挎,指肩的背面(有大臂的后外侧)。挎属虎象,一般经常出现的有:崩挎、掖挎、反挎、圈挎、挑挎、坐挎、背挎、扭蹲挎、摇膀挎、龙形挎、拦马挎等等。步法中的挎子步以及挂蹋等都来源于挎。
缠:缠应用的主要部位是小臂滚动粘连的形式,缠属蛇象,简单说用手臂如蟒蛇缠绕的形式均为缠。 缠分为大缠和小缠两种,大缠为捆,小缠为拿,小缠俗称“拿法”或“扣子”,在使用中大缠和小缠风格不一样,大缠要大,小缠要小,就是说使用大缠动作要放开,幅度要大,使用小缠要严密紧缩,幅度要小,历来有大缠二十四翻缠,小缠有四十八拿法之说,属于大缠法的有:腰缠、扇缠、底盘缠、坐缠、劈缠、捆缠、抱头缠、缠雷等等。属于小缠的有:扣拿小缠、抱拿小缠、裹拿小缠、抱掳小缠、以及各种反手指、反手腕关节的拿法等都属小缠。
关于八极拳的“八招”在同门内变在不同的说法:李大仲所传拳谱中称“八招”为:霸王请客,二郎捆人,阎王三点手,白蛇吐信,金刚伏虎,旱地撑船,顺手拨簧,霸王顶门。一九八九年成谱的《八极拳精要》称“八招”为:开门提手,猛虎爬山,爆打截法,阎王甩手,霸王折江,狮子张口,行门豁锤,童子拜佛。中国武术系列规定套路之八极拳一书中称“八招”为:阎王三点手,猛虎硬爬山,迎门三不顾,霸王硬折缰,迎风朝阳掌,左右硬开门,黄莺双抱爪,立地通天炮。由此可见,虽然门内流传各有不同,但主体框架并没有改变,这就说明在八极拳的流传过程中的确就是以“六开”、“八招”为八极拳拳学纲领的。但是由于历史久远,出现差别是很正常的,但究其本质实属殊途同归。
“八招”亦是八极拳技击的灵魂,是一切变化之本和源头。如:狮子张口一出,万法俱藏其中,其实狮子张口像即是“六开”的缠法,当一变式可变化猛虎爬山、霸王折缰等,随之可变化出挎法,提法等。猛虎爬山的主体动作是纵向的掳带,有正爬、反爬等。全部顺向的动作均系爬山的变化。也就中顺势的发力的动作。
霸王折缰的主体动作是横向的挎法与抱法,也就是横向发力的动作。狮子张口主体动作是双手转化,以截拿为主,有小张口、大张口之别阎王点手即是以单为主的连环手法。通天炮即是上下二挣力的动作,主要体现在霸王举鼎、搓脸掌等。左右硬开弓是以二郎捆人为主体的十字拳像,即可以打,又可以拿,可变化各种招式。黄莺双抱爪即是双手刁拦错截之法。豁锤即粘手就进、开门即打之法,八极拳讲究烈打猛冲,敌一动我不动,敌一动我先动。不招不架就是一下。是八极拳的技击灵魂。
所以说“六开”、“八招”是八极拳的立拳之本,是五行相生之理,也就是说是八极拳的母体和基本框架。不能人为地将其机械化地来罗列,否刚有违易理。任何拳术在其传承过程中必然要有其立拳之理念,“六开”、“八招”即如此。 实战应用中八极拳技法的每一招式都有打有开,讲究“打中有进,打开相连,打开合一”。
所以在八极门中又称“六大开”为“六打开”。这里所指的“开”就是“击倒、打开门户的意思”,上面已经提到“六开”是八极拳技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六种”打开形式,是八极拳技术的核心,那么它的体现方式如何呢?其实“六开”既是八极拳理论和实作的核心。又是拳法衍生变化的根源,是总体划分的“六种”类型,所以它既有套路又有理论,“六开”的每一项都有独立的表现形式和实际用法,每一项都可以单独练习和使用,亦可与其它开法有机结合连接或融为一体,演变衍生出多种变化,如在技击实战中,“六开”、“八招”中的某一项不仅可以单独使用,亦可与其它的某一项,某二项连用或同用,绝不可墨守成规,不知变化,否则必败无疑。
八极拳术的套路实际就是“六开”、“八招”动作的组合,是其变化的相拼、相连。其中有的单一地把“六开”中某一项的动作集中在一起的套路常称为“六开趟子”,如目前八极门中流传的单趟子、顶趟子、抱趟子等。这种形式的练习在八极门中习惯上称之为清练趟子,因为这种套路中的动作只突出表现了“六开”中的某一项。还有把“六开”动作串连在一起的套路,习惯上称之为混练趟子,如:十二趟八极小架.单打.行劈.四郎宽.连手.连肘等等。则有的习惯将“八招”的动作编排成清练趟子,这只是方式的不同,没有实质的区别。
综上所述“六开”、“八招”不仅是八极拳套路的主要表现形式,又是八极拳实质之所在。
文已至此,不难窥探出八极拳“六开”、“八招”的本来真实的面目,在弄清“六开”、“八招”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后,加之刻苦的实践,才能把“六开”、“八招”用于技击实战中,可以直言不讳地说:只有运用好“六开”、“八招”,才能挨膀挤靠,贴身近打,发挥出八极拳的实战威力。
由此来看探索“六开”、“八招”的真谛,精研“六开”、“八招”实作无疑是提高八极拳艺的捷径。否则终不得其神髓,纵有好身手亦难索真谛,不达登堂入室之阶梯。
上一篇:从咏春拳角度看连消带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