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诚信文化分会    主 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紫砂文化

不同的壶形适合不同的茶

时间:2021-07-05 10:00:56 来源:民富康健康 作者:星辰

  紫砂壶相信大家都很熟悉,紫砂壶有着很高的养生以及收藏价值,所以受到许多人的喜欢,紫砂壶泡茶的好处有许多,那么大家知道怎样用紫砂壶泡茶吗?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紫砂壶泡茶的相关知识,感兴趣的小伙伴一起看看吧。

紫砂壶泡茶

  紫砂壶的原料是紫砂泥,因为紫砂泥料有着很好的延展性,所以紫砂茶具有许多不同的形状,主要分为方形、扁形、圆形。形状不同导致泡出来的茶的味道也不同,也因为紫砂壶独特的形状,所以每款紫砂壶都有一款茶叶与之搭配,让不同的茶叶发挥出自己独特的香味。

一、方形紫砂壶适合泡什么茶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方形紫砂壶,紫砂壶中,方形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形状了,方形紫砂壶在制作程序上的关键,在于泥料要练得非常匀称,在片接时的困难度与失败率高。壶身贴有饕餮纹的紫砂方壶,曾经让我使用时十分困惑:我用它泡了铁观音,第一泡茶汤滑口好喝。但在第二、第三泡时茶汤的苦涩就尽出。我用它泡乌龙荼,香气有被闷住的感觉。

  我们可以发现因为方形紫砂壶的形状问题,让方形器有一个特点就是茶叶不易滚动,水流容易被阻塞。但方形的外观在造形上引人注目,因此我认为她的美观大于实用功能.我并非崇圆排方,而是从实际泡茶的经验中找到圆壶比方壶好用的事实。用方形紫砂壶来泡普洱熟茶,能使普洱的陈味尽出,非常之适合。

二、扁形紫砂壶适合泡什么茶

  扁形紫砂壶,适合泡条索状的武夷茶。举一个例子:一把段泥紫砂壶,用来泡饮经过焙火的武夷茶,这把紫砂壶总能掩饰焙火的燥味,而尽情表现茶所应有的风韵。宜兴紫砂壶制成扁形壶的比率较低。原因是此一壶形的烧结成功率(就是所谓的“良率”)较低,这壶身较扁平的壶形,具有十足的稳定感,能够让条索状的茶叶沉稳地在壶里,安心地释出一身的香醇。

  当注水时,由于扁形壶的壶壁较短,水流自然有了缓冲,加上壶内空间狭小,茶叶更容易不温不火浸润于水中,温和地吐尽精华。我认为扁平壶的空间不容一点私苟,正给了武夷茶岩韵精实发挥所在。因此,认为泡武夷陈年老茶,或是想要借由壶降低茶叶焙火味,那么扁形紫砂壶适合。

三、圆形紫砂壶适合泡什么茶

  根据经验,圆形紫砂壶适合泡乌龙茶。为什么呢?因为乌龙茶茶干呈卷球状,圆形壶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可让半球状的茶叶完全舒展。若你爱喝乌龙茶,买圆形紫砂壶实在,原因是:圆形紫砂壶泡茶注水之后,圆形的器壁可让水在壶里顺流而转,更能温润地将水与茶叶做紧密结合,有利发茶。

  1980年以前,宜兴标准壶的出口都在香港的国货馆,卖出有一定的数量,壶具有一定的水准。在壶价大好时,标准壶的行情竟能暴涨到一把1万元,如今市场回归平静,壶价多在1000元以下。用圆形紫砂壶适合泡乌龙茶,接下来可进一步考虑圆形壶所用的的材质,因为同一把圆形壶所采用的材质不同,也会影响泡茶效果。唯有全面地了解,才能买到实用的圆形壶,不再“壶”里“壶”涂!

  用原矿紫砂土制壶是买壶者基本的要求,但哪一种泥料的发茶性佳?朱泥?段泥?我的经验是:朱泥传导性好,但不一定能将高山乌龙茶的香味表现得好!重要的是你必须亲身泡茶实证,才能抓到茶与壶的对位,才能知道泥料与发茶性的关系,才能回归到壶以茶为本的原点。

怎样用紫砂壶泡茶

洗茶

  将沸水倒入壶中,又迅速倒出。

冲泡

  沸水再次入壶,倒水过程中,壶嘴“点头”三次,即所谓“凤凰三点头”,向客人示敬。水要高出壶口,用壶盖拂去茶末儿。

封壶

  盖上壶盖,用沸水遍浇全身。

分杯

  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在茶托上。将壶中茶汤倒入公道杯,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分壶

  将茶汤分别倒入闻香杯,茶斟七分满。

奉茶

  以茶奉客。

闻香

  客人将茶汤倒入品茶杯,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

品茗

  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轻啜慢饮。

  用紫砂壶泡茶,不易烫手。紫砂壶线膨胀系数比瓷壶略高,而且没有釉,就不存在坯釉应力的问题。烧成以后的紫砂壶,有足以克服冷热温度差的急变能力,有缓慢的传热性。适应冷热急变的能力极佳,即使在上百度的高温中蒸煮后,迅速投到零下的冰雪中,也不会爆裂。

紫砂壶泡茶的好处

  用紫砂壶泡茶,传热慢,而且保温,若使用提携无烫手之感。

  紫砂壶独特的透气性能,用紫砂壶泡茶,透气性能好,用用紫砂壶泡茶不易变味,而且隔夜茶也不会馊。

  长期使用紫砂壶泡茶,紫砂壶不仅不会出现磨损和划痕,相反会因为吸收了茶汤中的茶油而变得光润似玉,让人爱不释手。

  紫砂泥中的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人体具有保健作用。

责任编辑:刘娜
 

 

上一篇:新壶到手煮三遍,砂质温润即可见

下一篇:紫砂壶有污渍怎么办?

编委会 | 网站简介 | 机构设置 | 会员简介 | 人员查询

中国诚信文化网cxzg.cslai.org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 主办 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承办

京ICP备13008251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1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