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诚信文化分会    主 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紫砂文化

恪守平凡匠心 传承紫砂文化

时间:2021-08-02 09:20:32 来源:消费日报网 作者:星辰

  紫砂陶器始于宋,兴于明清,从明武宗正德年间紫砂烧制成壶以来,这500多年间宜兴人世代以此为业,创烧于明代的前墅古龙窑至今窑火兴旺不断。对宜兴人而言,制陶是世代相传的技艺,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天赋。长久以来,紫砂壶在文人雅士的追捧把玩中,逐步形成“冶造型、文学、绘画、书法、篆刻于一体”的金石文化艺术风范。宋代词人苏东坡便有“青烟白菜炒米饭,氐壶天水菊花茶”的名句。

  在中国紫砂发展史上,顾景舟是一位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他开创了当代的文人茶器,创立了自己的紫砂理论,培育了一代紫砂中坚人才。他的制壶理念,影响着几代紫砂人,成为不可颠覆的“顾派”,并给后人留下了一大批传世作品。宜兴不乏几代从事制壶的家族工坊,也有着清晰的师徒脉络体系,顾老更是桃李满砂园。

恪守平凡匠心 传承紫砂文化

  顾景舟

  顾老的徒弟张红华曾回忆到:“看一个人的壶做得怎么样,顾老只要看他的坐姿,看他拎木搭子的手势,听他打泥条的声音,工具怎么摆放,就全知道了”。即便是同一个艺人,同时制作的几把同一款式的壶,也会因为此时与彼时手感的不一致,心境、状态的差别,而产生微妙的区别。人的精神状态,决定着壶的精神状态。顾老曾留给徒弟们一句话:“跟我的人,无文化者得我技,有文化者得我艺”。

薪尽火传

  高级工艺美术师吴亚平50年代进入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师从顾景舟大师。他进入紫砂厂后是特别受到顾老垂青的弟子之一。蒙其耳提面命、悉心指导,深得其真传。

恪守平凡匠心 传承紫砂文化

恪守平凡匠心 传承紫砂文化

  吴亚平《吉庆有余》

恪守平凡匠心 传承紫砂文化

  吴亚平《桥顶玉璧》

  古老的陶都,因紫砂而风雅。紫砂陶艺师王旭就生长在宜兴这片土壤,20世纪60年代的孕育期,70年代开始宜兴紫砂工艺厂扩大紫砂研究室,由徐秀棠、朱可心、蒋蓉、顾景舟、吕尧臣、高海庚、汪寅仙等组成,专门从事紫砂壶造型设计,我国紫砂生产开始回升,产量和产值逐年增长。出生于1971年的他正好赶上紫砂行业的飞跃发展时期。他从90年代开始在工厂从学徒到独立制壶,而后成为高级工艺美术师吴亚平的入室弟子。

  作为顾老的弟子,吴亚平不曾忘记有一种工匠精神叫“顾景舟”,哲学思想、文学气质、美学神采,亦即一代紫砂宗师顾景舟所说的“壶艺的形气神”。这也是他对自己的徒弟们的谆谆教导。1998年,他离开宜兴紫砂工艺厂创办“王旭紫砂工作室”,在紫砂行业一干就是30多年。

  凝土成器,制壶时,艺人的心性、气质、手感、精神状态,会毫无保留地融入壶中。紫砂传承需匠心,一把好壶不仅有历史,有故事,还有着浓厚的人情味和对艺术、对师父的敬畏之心。一生惜壶如命的顾景舟,将自己的热爱变成一生永不言弃的执念与恪守。始有人格,方有壶格。秉承师公遗志,后辈王旭近年来专注于研究紫砂泰斗顾景舟的器型及技艺,作品效法自然,立意新颖,造型优雅,曾多次在国内外展览中获奖,被业界誉为是“顾景舟壶艺传承人”。

恪守平凡匠心 传承紫砂文化

  吴亚平与弟子王旭

恪守平凡匠心 传承紫砂文化

  王旭作品《松桩》

恪守平凡匠心 传承紫砂文化

  王旭作品《传炉》

  师法古人,遵循传统与自然,在严谨的古法制作工艺之上推陈出新,是每一位在宜兴深耕技艺的陶艺师们的不懈追求。王旭还多次与蒋琰滨、范建军、孔良法、吴冠南等书画艺术家及陶刻大师进行合璧创作,这既是艺术的碰撞与结晶,也是心怀敬畏,致敬顾老,传承经典。传统是根,文化是魂,用创新方式开枝散叶,根深叶茂,魂强体健,唯有如此,宜兴紫砂才能繁荣兴旺、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刘娜
 

上一篇:紫砂壶器型介绍——合欢壶

下一篇: 紫砂壶里吉祥图案的寓意有哪些?

编委会 | 网站简介 | 机构设置 | 会员简介 | 人员查询

中国诚信文化网cxzg.cslai.org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 主办 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承办

京ICP备13008251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1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