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生活在紫砂堆里,在窑场一呆就是五十年,十年前来广东深圳讨生活,深圳是茶文化比较发达的城市,把家乡宜兴的手艺带到深圳,是我从小向往着一边做陶艺、一边行商像神仙一样自在与快乐的工作与生活状态,一心想把生命过得有诗意,把工作做的有意思。时光如梭,想不到一晃已快要退休的年纪了。苍老的是容颜,精致的是生活,很多人活着只是为了生存,可当你拥有生活的时候,才会追求更多东西,包括品茶、欣赏艺术品,每一种讲究的生活,都是从粗糙的过去走向精致的现在。就像紫砂壶,他的出发点本来是为了用于喝茶解渴,是工匠采用了文人的建议,或者是文化人参与了创作,把紫砂壶用艺术的方法制造出来,最后却弄成了精致的艺术,成为了具有审美意义的艺术收藏品。
紫砂传统是心手合一的艺术
宜兴紫砂壶,诞生于宋代,兴盛于明清,又繁荣于当代。紫砂是特有的陶瓷工艺美术形式,既为普通人欣赏、使用,也为文人雅士所钟爱、珍藏。明代文人李渔在《闲情偶寄》说:“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宜兴古称阳羡,地处江苏省的最南端,太湖西岸的一颗璀璨明珠,具有7000年的制陶历史,是著名的陶都,在近一千多年的紫砂工艺传承之中,特别是明代出现文人紫砂以来,经过历代工匠的创造,紫砂变成是款式及艺术造型最多的陶瓷品种,没有之一。
宜兴传统紫砂创作题材的多样性和表现手法的个性化,形成了一个交错纵横而又丰富多彩的陶瓷艺术新天地,从紫砂壶诞生这一天开始,特别是在21世纪的今天,众多紫砂艺术工作者想要在这片新天地里注入自己的符号显得有些泛力,当今的紫砂艺术行业产能过剩,竞争激烈,各种理念充斥,市场上各领风骚,在十多万人的紫砂从业队伍里,很多人想寻求突破和另辟蹊径,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工艺,像允吸着紫砂艺术营养和供给创作源泉的脐带,如维系紫砂生命的血脉一样。回顾整个紫砂艺术历史,经一千多年的发展演变,各种风格形式已得到相当充分的表现,很难再有新的发展。有个说,当代紫砂从业者大多匍伏在朱可心下,拜倒在顾景舟门庭,风格面貌陈陈相因,媚巧靡弱。这种观念我是不认可的。
对传统越是了解和掌握,就越加感叹其博大精深,也就越不会轻薄、曲解,而一个真正具有创新精神的紫砂艺术家,一定会沿着传统工艺的真正脉络,在充分继承、汲取传统优秀基因和养分的基础上,大胆前行,努力创作出与宜兴紫砂文化和传统工匠精神所一脉相承的优秀作品。古人丰富的创作造型和艺术元素中有着众多而又难以穷尽的表现手法。宜兴紫砂传统文化在人文思想领域的突出表现,其手法都不是纯粹为茶生活服务的,而有更多的内容诠释着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古人在紫砂工艺中注入的人文气息是当今从业者更应追求的艺术根本,宜兴紫砂工艺是中国最具特色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陶瓷成型方式,其最原始、最朴素的艺术表现手法被时大彬、陈鸣远、陈曼生、邵大亨、顾景舟、朱可心他们刻画的淋漓尽致,即便是我们普通人也能够在他们的作品面前找到自己的生活体会。从古至今,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的大家、名家,之所以能被大众所接受,正是因为在他们的作品中能使我们感受到的那份亲切与美好。
从业近四十年紫砂艺术的我,一直在古人或前人成功的基础上试图建立起自己的从艺目标与追寻的艺术价值,在光素器的创作中努力寻找学术与民间欣赏之间的结合点。比如筋纹系列作品所描绘的阴阳线条的律动,虚实线面的弹性抛物力度,把个人饱满的创作热情赋予壶体的整体造型效果等等。紫砂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是材质的艺术,紫砂材质是大自然赋予的美丽同时,更是人们各有心法运用这天然的矿物元素以不同的配比产生不同的质感,从而表达出众人追捧的神奇表面美的肌理。
题材表现的多样性更是向传统学习的最佳方法,从光素作品到花器再到筋纹器作品的表现,使我更好的领略到古典紫砂艺术形式的精髓,从形式到内容,从内容到本质,紫砂艺术创作中,九九八十一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是对传统文化发展的一次对话和学习过程,这种学习态度始终会贯穿在我的实践中。有一个普通消费者看了我的作品就欣喜地说:“您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东西,我们一眼就能看出对消费者真诚的态度,是对紫砂现代美学创作的一种尊重。”
传统艺术紫砂滋养创新灵魂
紫砂艺术的传承和创新似乎是有一个悖论。我认为所谓传承,就是把优秀的工艺传下去,所谓创新,就是在优秀的传统基础上去创新。一定要对前人的东西有所否定,一定要发现传统紫砂艺术里不好的东西,把不适合当今时代的东西抛弃掉,推陈出新。但有意思的是“推陈出新”有两个解释,一个就是把过去不好的给“推翻”,还有一个意思就是把传统中优秀的东西“推”出来,传承下来。
所以简单来说,创新包含着对过去的扬弃和继承。两者看上去矛盾,其实不然。继承里其实就包含了创新的东西,而创新里必须有很多继承的元素,否则的话就无所谓创新。例如大家都在做仿古壶,但一百个人做出的一百个仿古壶各有面貌,每个人的精神状态、技术、学养、习惯不同,做出来的仿古壶自然会有差异,做紫砂壶不能完全脱离传统,完全脱离也就无法创新,同样做一把石瓢壶,陈曼生与顾景舟都做出了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200年前的陈曼生作为经典紫砂造型的创意者,今天的顾景舟作为改良者,在传统的基础上抛弃了一些不适合现代审美的东西,把自己的想法用自己独特的紫砂语言表达出来而成为新的经典。
我一直认为,紫砂艺术并不仅仅只是表现“真、善、美”,不光是让人感觉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和使用上的方便,它有时还要让人感到一种刺激,使人遗憾,有一种变革的冲动,让人在下次演绎中有一种改变和期待,有一种精神的寄托。有人讲,人性有多丰富,紫砂艺术就有多丰富。紫砂艺术要有创作的深度与工艺的深度,传承的深度,文化的深度,也要有适应时代审美的力量。如果缺少了这些,那紫砂壶就纯粹成了一个缺乏个性的喝茶品茗工具了。当然,我们不反对器物的实用性,但要用艺术的手段达到功性交臻,达到心手合一至纯至美的境界。
“真善美”是所有艺术家一生的追求。紫砂艺术家追求的美,是独特的,是大众无法言说但又认同的共性美。艺术家是最懂得欣赏的人,真与善在他们眼里,无处不在,无处不存。因而,艺术家往往是“艺术”的,有品味的。紫砂艺术对茶人茶艺生活的滋养言不尽、道不完,只有静静创作时,或是静静欣赏时,才能真切地感受到。也只有艺术,能让人类的灵魂在瞬间变得高雅。深圳每年举办的文博会、茶博会、工艺美术展会很多,但商业的味道比较浓,真正展现紫砂艺术的学术交流会展较少,但不管怎样,这样的商业展览或多或少对提高消费者的审美有些许帮助。
宜兴当代紫砂艺术中,我们可以同时借鉴其他陶瓷艺术和国外陶瓷艺术形式,吸收中国传统艺术的相临表现形式或元素,包括玉雕、木器家具,三代铜器等,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把古老东方文明现代化,讲好宜兴紫砂艺术故事,作为创作者要追求个性突出的艺术紫砂壶。
紫砂是一种矿物,本身就有着它自己的品性、价值和意态,包括其特殊的形式、质感、韵味等。从一块石头演变成一把紫砂壶可以有一个人来独立完成,通过工匠的双手,用不同的矿石调和成五色泥土,有人这么比喻,将紫砂泥土拍打成一幅历史的长卷,把这一长卷围起来,装入紫砂艺术的表现元素,融入作者的创作思想与长期积淀的造物精神,经过千百度的历练,然后往这长卷中投入几片茶叶,注入一股清泉,冲泡出来浓浓的一壶春夏秋冬。这样美的事物岂能不让人新生欢喜,其实很多时候,水与泥的交融尤如创作者的诸多情感品格交织在一体一样,有一点可以肯定,即只有当水性、泥性与成型工艺的心性等达到高度统一的时候,才会创新出真正好的紫砂艺术作品。
当今紫砂产业很繁荣,市场很热闹,但圈子尚有些混乱,这造成了宜兴紫砂艺术的“非常规”状态。现在讲我们的经济要恢复到“常规”的状态,紫砂艺术市场也一样,但这还有一段路要走探索,现在一些紫砂艺术家,尤其是一些名气大的高工、大师作品价格之高让人难以理解,这是不正常的炒作现象。不过我看最近有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性,走向常规、常态化。因为这样才能让紫砂艺术家沉下心来,安心坐在泥凳上做艺术。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紫砂艺术的魅力。
艺术金融化促进紫砂艺术资产增值
合菱壶 图片由作者提供
金融与紫砂艺术就像是一对恋人,郎“财”女“貌”。金融财大气粗,是推动紫砂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而艺术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尚待开发的神秘宝库,也是人类提高生活品质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近年来,艺术金融一直是热门话题。前几年的一则新闻,一家上市公司卖掉主营业务,几百亿资金投入紫砂艺术产业,在资本市场引起轰动,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出现拍卖公司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金融资本不断地涌入紫砂艺术市场,市场对艺术品的投资收藏从简单的个人爱好,衍生出一种新的财富管理类型,越来越多的资本通过艺术品抵押、艺术品按揭、艺术品信托、艺术品基金等各种金融形式介入紫砂领域,从而开启了“紫砂金融”时代。
在很多人看来,紫砂艺术本身是对梦想的一种追求,但有好的梦想还得有实现梦想的手段。我们说市场是最有效的法则,毋庸置疑,社会经济层面的合理运作会对紫砂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而相反的,紫砂艺术品产业的健全与稳步发展也会在保持市场稳定,改善产品与产业结构的过程中发挥正面作用。紫砂艺术对金融机构的吸引力在持续增强,一把紫砂壶从价格几十元到价值几千万元,国内的金融服务机构在跃跃欲试,金融资本不仅染指紫砂艺术品拍卖市场,而且以银行、信托、基金公司为代表的金融资本全面介入的时代已经来临,各种紫砂艺术品理财产品以及基于它的金融衍生产品频频问世、层出不穷,已成为当今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深圳作为先行先试的示范经济特区,在促进艺术市场金融化的繁荣方面大有作为。
紫砂艺术品由于原材料的特点与稀缺,并作为最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艺被广泛认可,本人认为,紫砂艺术金融化至少有两大好处:第一,大大降低了紫砂艺术的参与门槛,投资者投资与交易的是紫砂壶的金融份额,可大可小,可多可少,艺术金融从真正意义上让高端的紫砂艺术品走进了“寻常百姓家”。第二,紫砂艺术市场引入了“互联网思维”和“区块链”技术,在传统工作室(一级市场)、拍卖公司(二级市场)之间,诞生了一个全新的交易平台。这个平台的规则是物联网化的,即:线上终端、自由买卖、大数据系统管理,形成一套全新的评估定价机制,而且“二维码说了算”的机制,使整个交易过程更透明、更公正。从这个角度说,紫砂艺术金融是物联网思维在艺术产业与金融连姻的落地与实践。
区块链的运用使艺术品金融更加便利化,通过可追溯系统的设计,让创作到市场到投资人的流转透明化,去中心化,每一次转换交易每一个节点都留下痕迹,让作伪者无处可循,从每一块紫砂矿石到每一把紫砂壶再到每一位投资者,用数字嵌入到一个可分帐式的链条上,从而让艺术品金融变得更加清晰,更加有保障。这就是紫砂艺术产业系统性发展的大趋势。
(原标题《传承千年紫砂工艺传统,让紫砂艺术插上现代翅膀 壶人张明强聊紫砂与紫砂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