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中期去开了‘盲盒’,送了粉色袜子,出生之后发现真的是女宝宝耶。”据潮新闻报道,一些摄影机构以“胎儿摄影”为名,面向孕妇推出所谓“四维、五维彩超胎儿写真”项目。孕妇购买服务接受超声诊断设备检查后,会得到“惊喜小礼物”,实际上就是商家对胎儿性别的暗示。
不言自明的是,与其说这是摄影服务,不如说就是胎儿性别鉴定服务。我国法律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实施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这些摄影机构提供的“胎儿摄影”服务显然违反了法律。
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是为了确保出生人口性别比的自然平衡。受传统观念影响,社会上一些人仍存在重男轻女思想。一些年轻夫妇在为下一代诞生做准备时,也可能存在性别偏好。如果这些性别偏好在现代医学技术加持下,转化为选择子女性别的行动,就可能影响整个社会的人口性别比,给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隐患。
这些提供性别鉴定服务的摄影机构,虽然并非专业医疗机构,但这个口子一开,对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冲击可想而知。
对违规的胎儿摄影机构,有关部门需要深入调查,对提供违法服务的经营者予以制裁。除此之外,要从根源上堵住违法性别鉴定的口子,还要顺藤摸瓜,查一查这些商家取得用于性别鉴定的超声诊断设备的途径。根据有关规定,我国对与胎儿性别鉴定相关的超声诊断仪、染色体检测专用设备实施严格监管,生产厂家不能把产品卖给不具备资质的机构和个人。
根据报道中记者的体验,在二手交易平台可以轻松找到“五维彩超机”“超声诊断仪”相关商品的销售信息,在联系到卖家以后,对方明确表示机器“成像效果很好,可以满足辨别胎儿‘重点部位’的需求”。销售人员还表示,等确定购买的设备型号后,他可以找一家公司“走”一下。由此可见,部分医疗器械厂商并未严格遵守医疗器械的管制规定,导致用于性别鉴定的设备在市场上随意流通。
对于此类违法鉴定胎儿性别、违规销售医疗器械的现象,需要多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建立协作机制,开展联合执法。其中,卫健部门负责查处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市场监管部门对相关医疗器械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实施严格监管,防止医疗器械销售给不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和个人。对于摄影机构提供的非法性别鉴定服务,有关部门也应畅通举报途径,不放过一个违法线索。
对于胎儿性别鉴定问题,在社交网络平台上,还流传着部分医务人员向被检查孕妇“暗示”胎儿性别的情况。对此,还须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规范、职业道德教育,防止医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透露胎儿性别,尤其要对非法牟利的不良医务人员予以严厉惩处。
从长远看,随着社会观念的进步,性别偏见和选择胎儿性别的现象一定会从主流社会消失。当前,严厉打击非法胎儿性别鉴定行为,也是为了引导社会树立性别平等理念,以实际行动促进男女平等,仍有充分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