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中国网讯(李佳芳 通讯员 张宇 谈文东) 在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公安局紧盯群众所需所盼,依托“一村一辅警”平安工程,创新推出“背包警务”模式,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把便民服务做到群众的家门口,实现了“办事不出村、服务不缺位”,赢得地方党政和群众的高度赞誉。
一、“一村一辅警+便民服务点” 赋予“背包警务”新内涵
以“主动警务”深化“主动服务”,驻村辅警来自基层、扎根群众,常态开展基层基础、服务群众等工作,为实施“背包警务”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是建好“一村一辅警”。按照“作风正派、办事公道、认真负责”的原则,选聘熟悉当地情况、具有良好群众基础的本村人员为驻村辅警,首批50名驻村辅警已到岗开展工作,第二批33名已在选聘中。推出“背包警务”,为社区民警和驻村辅警配备警务背包,把信息采集、户籍交管等业务办理所需要表格,以及警务通、相机等装入背包随身携带,入户走访收集掌握群众需求,帮助群众办理业务。
二是建好便民服务点。在全县119个行政村(社区)全部建立警务工作站,设置标准化、规范化的便民服务点,驻村辅警每周到服务点工作2天以上。县局人口、交警部门牵头,按照“全域通办”“一网通办”要求,梳理出新生婴儿出生入户、边境通行证等5项户籍业务,以及补换机动车行驶证、机动号牌等8项交管业务,将办理权限下放到派出所,精简申报材料和办理流程,便于驻村辅警帮助群众代办业务。
二、“互动平台+绿色通道”创新“背包警务”新机制
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用“指尖+脚板”打通便民服务之路,让警务服务群众“一个都不能少”、群众办事“一次都不用跑”。
一是搭建“互动平台”。驻村辅警“进圈入群”,开办“微信警务室”,建立业务交流群,普及政策法规,解答群众咨询。群众通过微信群下单,驻村辅警接单后,按照业务类型准备必要表格资料后,上门受理群众业务,到派出所统一办理后,再将办好的证件送到群众手中。依托“乐山公安微户政”,通过业务交流群或视频通话,“手把手”指导群众网上办理业务987次,有效提升了准确率和服务质量。
二是开辟“绿色通道”。把车程在10分钟以上的偏僻村组作为“免跑圈”,把出行不便的老人、残疾智障人员、留守妇女儿童、困难家庭人员、需要帮扶帮教的特殊人员等五类群体作为“免跑群体”,采取特殊情况“上门办”、电话联系“预约办”、进村入户“顺路办”等方式,帮助群众办理业务760余次。
三、“警保合作+警网融合”培育“背包警务”新优势
把便民服务深度融入公安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在统筹结合、集约高效上下功夫,实现了精准精细、即需即办的服务效果。
一是推行“警保合作”。在16个农村交通劝导站设立联系点,把全县103名交管员、425名劝导员、338名协管员纳入公安便民服务体系,由县局人口、交警部门统一开展培训考核后,接受群众业务咨询,代收申报资料826人次,交由社区民警或驻村辅警到派出所统一办理。
二是推动“警网融合”。动员全县161名专兼职网格员在收集民意、调解纠纷、安全防范等工作中,同步掌握群众需求,通过网格化服务综合管理平台,分流到社区民警或驻村辅警。社区民警或驻村辅警“点对点”上门服务,帮助群众办理业务735人次。
四、“全时采集+全域防范” 拓展“背包警务”新路径
坚持寓治理于服务,推动基层基础工作和便民服务深度融合、协同共进,筑牢农村安全稳定防线。
一是当好“采集员”。驻村辅警实行弹性工作制,将信息采集所需表格装入警务背包,采取“5+2”、“白+黑”、预约采集、上门采集等方式,常态开展“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集维护,确保平台数据始终准确鲜活。截至目前,共采集实有人口信息86400条、实有房屋信息31754条、实有单位信息4312条,完成户籍人口清理856人。
二是当好“安全员”。把反诈宣传、禁毒教育、交通安全等资料装入警务背包,驻村辅警入户宣讲1.32万余次,极大增强了群众防范意识和能力。排查化解矛盾纠纷403起,走村入户排查安全隐患394处,提醒群众及时整改,并有针对性加强防范,动员群众踊跃举报破案线索。2021年以来,全县盗窃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48.2%,破案率同比上升24.9%。
责任编辑 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