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诚信文化分会    主 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诚信人物

一位深检人用“通讯”二字,描述他感受的这几十年……

时间:2022-01-03 13:48:25 来源:诚信中国网 作者:汪林丰 李佳芳

  诚信中国网讯(编辑 李佳芳 通讯员 汪林丰)

  通 讯

  (本文作于2021年6月)

  那天晚上,我正在办公室加班,突然接到老父亲的微信视频,疲惫的我忙问他有什么事,“娃啊,你打疫苗了没?”他的语调中有些兴奋,“医生到村里统一给我们打疫苗,还免费的,你也要赶紧打疫苗啊。”

  我一怔,我那偏远的山村老家,政府相关服务的覆盖,其广度与速度让我震惊。放下电话后,诸多记忆不禁涌上心头。

 

  三十年前,上初中的我就开始住校,后来到了县城读高中,寒暑假才回家。

  老家的崎岖山路,让我一直很头疼,背着行李走上几公里,才能到大路上,等候拦上客车,颠簸到镇上,再转车,才能到县城。

  父亲不识字,不会写信,在那个周边都没有电话的时代,基本上我每次离开家到了学校,与父母也就断线了。以至于我每次回家,半年没见的父亲,都会拉上我絮叨上半天:村里的事情、亲友的变化、农活的辛苦、庄稼的收成……坦诚说,我那时大都听不进去,但农民的艰辛我是感受到的,或许,这也是督促我好好读书走出山村的动力之一。

  那时候,山村几乎所有的联系,都是靠“奔走相告”。外婆家离我家十几里的山路,有什么事情要告知的,父亲一大早就走过去,来回两个多小时,回来依然还早,接着干农活。至今我清晰地记得,我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父亲同样是“奔走”到外婆家告知喜讯,只不过脚下生风的他,这一次往返更快。

  我到了千里之外的大学,对于父亲而言,那更是遥不可及了。

  好在,这时隔壁村有人家里装了部电话,那这部电话,几乎成了周边几个村的公用电话了。

  那年回家,父亲很激动地带着我去了这户人家,让我记下他家的电话号码,说这样在外面有事的话,联系家里也就方便了。

  这户人家很热情,周边都是乡亲,外出城里的人用公用电话打过来,他们就会记下来要找哪个村的谁,再约好晚上或者明天几点钟再打过来,他们就去通知他家里的人,提前过来在这里等候接电话。

  有一次,村里一位在外打工的姑娘,打电话约好说第二天下午再打过来,这户人家赶紧通知了她家人。据说,她的奶奶、父母等晚上都没睡好觉,第二天中午就放下农活赶过去在那早早等候,结果,不知道她是有临时安排还是忘记了,那个下午,电话铃就一直没响。她的一家人就在那里一直等啊等啊,等到晚上很晚了,才很失落地回家。

  这件事在村民间当作笑话顺口传开了,可我后来听说后却是心头一震。那几年,虽然我打电话找父亲的次数很少,但只要我说好了时间打电话回去,那个时间我会推掉手头的所有事情,更绝不会忘记。

  在我记忆中渐行渐远渐模糊的那个山村,也在悄然起着变化。

  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有了手机。后来父亲在老家盖起了两层小楼,那一年我过年回家,给家里也装了部电话,这样我可以不用再麻烦别人,随时就可以打电话回家跟父母联系上了。

  父亲与共和国同龄,家里电话开通时,五十多岁的他,却兴奋的像个孩子,一直叨念着说,“‘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那是我们小时候听说的,社会主义就是这样,没想到,我家现在居然实现了!”

  工作繁忙,加上性情木讷,我一般是每隔一两周,才在晚上打一次电话回去。父亲都是很迅速的拿起电话,闲聊几句后便告诉我家乡的各种变化,也是从这时起,老家的种种消息,都能及时传递到我这边来。

  记得2005年那一次,电话中,父亲告诉我一个对他来说是天大的消息:“已通知啦!取消了农业税,以后都不用交公粮啦!”我分明感受到电话的那一头,他眉飞色舞,“几千年来从来没有过,我们耕地种田的都不用交公粮,反而有补贴,党的这个政策真是太好了!”

  后来,偏远山村的移动信号覆盖了,手机在老家也普及起来,父亲也换上了手机,拨通我电话时,得意中他还有点困惑:这东西也没根电线,不像家里的电话,它的声音是咋传过去的?

  将我的号码设置成快捷键,他一按就能拨过来。从此,在田间地头,他随时能跟我联系,甚至临时想起什么也会打电话过来说上几句。

  而已远离家乡、长年在深圳忙碌的我,正是从老父亲隔三差五的电话中,从他喜悦的语调里,感受到老家的巨大变化:

  “娃啊,现在都‘村村通’啦,大路都修到我们家门口了,你下次回来就方便啦!”

  “娃啊,我们现在都交上城乡养老保险了,农民也能领取养老金啦!”

  “娃啊,现在我跟你妈都不用干农活了,田地被一个老板承包了,我们每年等着分红就行。”

  “娃啊,村里面建了活动广场,晚上好多人咧,可热闹了。一路过来的路灯也都建好了,亮堂着呢!”

  “娃啊,村里也开始建公厕啦,说是叫什么‘厕所革命’,现在到处都干净多啦!”

  ……

  装上了微信后,老父亲还学会了跟我视频。

  父亲是苦过来的人,视频中,偶尔他还会对比感慨,“现在已经太享福喽!”“农村,现在很多方面都不比城里差啊。”他不会讲什么大道理,也记不住那些什么新农村建设规划、乡村振兴战略之类的词语,作为一个大字不识、一辈子扎根在黄土地上的农民,他只是凭借着切身感受和最朴素的情感,反复感慨着两句“党的政策好,农村变化大。”

  对于党,父亲虽不是党员,但他是发自内心地热爱与崇拜,“今天的好日子,都是党带给我们的啊!”这么多年来,他对我的告诫,最多的是这句“要知足,要感恩。”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而我也被抽调到基层一线参与疫情防控工作。这件事情,我不愿意让父亲知道,可是,在这个通讯如此便捷的时代,父亲还是很快就听说了,他通过微信视频问我情况,没有一丝责怪或抱怨,而是关怀备至,让我保护好自己就行,“一切听党的,没错。”

  父亲越来越老了。

  有时候,打电话、微信视频,我需要说得大声,他才能听得很清楚。或许,是担心我这边也听不清楚,他在那头也说得很大声。好在,他的语调一直都很愉悦,新时代、新农村、新面貌,老家的日新月异,陆续地传递过来,滋润着他,也温暖着我。

  我祝愿他能长寿,能赶上更新更便捷的通讯方式,能见证到党领导下的农村发展更多更大的成就,并与我分享、与我共庆。

  责任编辑 李佳芳

上一篇:致敬!回眸2021 盘点乐山公安这些暖心瞬间

下一篇:元旦佳节广东龙门警方帮助走失儿童找回父母

编委会 | 网站简介 | 机构设置 | 会员简介 | 人员查询

版权所有:诚信中国网@2021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