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事项可以信访?如何做到依法信访?信访工作一头连接普通百姓,化解群众的“急难愁盼”;另一头连接党和政府,成为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
《信访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一年来,重庆九龙坡区多措并举宣传推广《条例》,一步步夯实信访宣传工作的道路地基、架桥通路,不断畅通群众信访诉求渠道,办好民生事,巧解群众“忧心结”。
全面覆盖抓培训 打牢信访“宽地基”
“信访工作是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全区信访干部群众都要学好《条例》、用好《条例》,在全社会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推动《条例》在九龙坡大地上落地开花。”近日,在九龙坡区开展《信访工作条例》实施一周年暨“大督查大接访大调研”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上,九龙坡区信访办主任李云杰作了动员讲话。
石龙社区工作人员余松桐也在活动现场全区广大群众发出倡议书:“我倡议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好《信访工作条例》,当好《条例》解说员、宣传员、引导员……”
如何让《条例》宣传走深走实?九龙坡区信访办综合科科长李自建介绍,九龙坡区用“四学”方针,落实《条例》学习培训全覆盖。
“四学”即带头学、集中学、研讨学、延伸学。九龙坡全区上下从领导带头进行专题学习,到各级党组将《条例》学习纳入首要政治任务进行集中学习,再到全区各级各部门进行干部职工研讨学习,坚持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交流讨论、案例分析,最后通过会议传达进行延伸学,把《条例》精神延伸到村(居)末端,传达到群众工作前沿。
“只有学好用好《条例》,才能用心解决好群众难题。”九龙坡区信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谢正街一家羊肉串店因油烟问题困扰附近居民三年多,引起居民群体性上访。谢家湾街道借助《条例》整合资源,联合住建委、维稳组等部门,集中研判8次,帮羊肉串店搬迁新址,最终化解此次群体上访矛盾。
九龙坡区还开展《条例》宣传进乡村、进社区、进工地、进企业、进单位“五进”活动,全方位做好《条例》学习培训、宣传解读、贯彻落实各项工作,各级各部门在当月组织开展《条例》学习培训100余场次,为信访工作打好夯实地基。
线上线下齐宣传 架好信访“立交桥”
“怎么拆迁、怎么赔偿?你们必须给个说法,不让我们满意,谁也别想好过!”这声音来自某无线电专用设备厂的退休职工们。
该厂是一家停产多年的集体企业,涉及破产、解体等系列历史遗留问题。当该厂面临拆迁时,涉及到拆迁赔偿的相关问题,一度引发退休职工们的群体集访之势。
见状,谢家湾街道政法委员苟明立即找到该厂厂长,向其说明《条例》要求,多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共同的信访事项的,应当推选代表,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
同时,苟明召集街道平安办工作人员及时对该厂职工进行政策解读和情绪疏导,引导大家要依法理性上访,并联合相关责任部门进行接待答复。随后,职工对《条例》进行深入了解,逐步回归平和、理性地反应诉求。
《条例》的施行,除了系统内要学习培训以外,社会面的宣传引导也少不了。为此,九龙坡区开展“五个一”活动,即“一轮全员培、一批宣传资料、一系列阵地宣传、一系列基层宣传和一系列媒体宣传”线下线上双管齐下,做好宣传搭好沟通桥梁。
《条例》施行以来,全区常态化宣传,发放了近6万份宣传资料,包括《信访工作条例》宣传手册,擦手帕、帆布袋、扇子等宣传品,以及张贴在各大重点场所的主题海报等。
同时,还在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展《信访工作条例》线上有奖知识竞赛,参与人数累计6万余人,发放奖励1万余份。此外,杨家坪步行街等各大商场的LED显示屏等,也成了《条例》宣传的重要窗口。
融入重点抓信访 走通基层“零距离”
家住陶家镇的黄思伦曾多次上访反映问题。但随着其对信访知识的不断学习,他有了新的上访策略:改变以往“不厌其烦”的上访工作,他当起了村里的意见“收集官”,将自己、村民的相关信访需求整理,以建议的形式传给上级部门,不再频繁多次的重复上访。高效、便捷的信访方式,不仅让他和村民的需求得到了有效解决,他因此获得“人民建议征集奖”。
让“钉子户”变“得奖主”,把上访变成了建议书。随着《条例》的不断宣传推广,除了居民自行前来上访,九龙坡扎实开展领导干部下访,结合“八·五”普法、“大督查大接访大调研”专项活动等重要活动,主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矛盾问题多的地方,真正走通信访道路。
“各位居民排好队,不要着急,每个人的诉求,我们都会认真听。”在全区《信访工作条例》实施一周年暨“大督查大接访大调研”专项活动启动仪式上,区法院、区住房城乡建委、区民政局、区人力社保局、区卫生健康委、区信访办、华岩镇等单位参与了信访接待、现场政策解答,认真倾听群众诉求,详细记录情况,耐心细致地宣传讲解政策,并做好相应登记。
在启动仪式活动现场,参与人数达300余人,现场发放《信访工作条例》等宣传资料300余份,发放扇子、围裙等物品300余份。现场接待100余人,登记群众反映养老保险、物业管理、民政救助、治安管理等问题21件。
化解群众“忧心结” 搭建信访“连心桥”
家住谢家湾正街的汪大爷70多岁了,曾经因为钢运投资受损屡屡上访。疫情期间,汪大爷生病住院,谢家湾街道工作人员得知后,多次前往探望,送慰问品、疫情防护用品等。
将心比心的帮扶,让汪大爷的态度逐渐发生转变,不再重复上访,反而积极向街道、社区提出合理建议,甚至在街头偶遇街道信访工作人员被上访人员“围堵”时,他还主动站出来劝解:“他们一天为我们东奔西走也很辛苦,我们有什么需求也应该依法反映,在这里围堵像什么样子?”
汪大爷的转变,是九龙坡区信访工作“三到位一处理”基本原则的一个缩影。该区信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上访人员,要做到诉求合理的解决问题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
“群众‘心结’,必须用心‘解’。”区信访办综合科科长李自建表示,只有不断推动《条例》宣传走深走实,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用心用情用力解开群众‘烦心结’,才能不断提升信访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水平,切实把信访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据悉,《条例》实施以来,九龙坡区信访总量5928件次、7364人次,同比分别上升25.46%、9.52%。信访事项及时受理率99.98%,按期办结率100%、责任单位满意率98.85%。
责任编辑 李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