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现场展示的出版书籍。新华社记者 白旭 摄
新华社北京4月11日电(记者白旭)“中华文化新读”丛书发布会10日在北京举行。丛书由国际儒学联合会与活字文化合作策划,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涵盖了文学、经济、历史、艺术等领域,致力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表达与古老文明的当代表达。该丛书已出版十册。
活字文化总编辑李学军介绍,“中华文化新读”丛书的策划和出版,是要“基于对传统文化整体面貌的认知,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文化成就进行专题性研究和原创解读,应当立足当下,解决当代人的问题,在古老的文化和智慧中挖掘新的思想资源”。
她表示,丛书以“大家写小书”为原则,写作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用新语言、新形式讲好中国文化故事,打造当代中国人提升本土文化素养的读本。
丛书包括《兴于微言:小词中的士人修养》(叶嘉莹著)、《儒学今读》(陈来著)、《北宋:山水画乌托邦》(西川著)、《拥书万卷面百城》(韦力著)、《公天下与家天下》(干春松著)、《文物中的鸟兽草木》(刘敦愿著 郑岩选编)、《春秋十日谈》(刘勋著)等。
其中《北宋:山水画乌托邦》已被国外出版社选中引进。作者西川是当代诗人、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他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天的人们需要的不是死的古代文化,而是力图靠近活的传统。
“当你讨论艺术问题可能会涉及社会问题,推动一个时代文学艺术创造的背后有一整套东西,包括人际关系、教育、政治等等。”他说,“把这些问题点出来以后,看我们今天的问题就会很清晰。”
《公天下与家天下》的作者干春松是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书中主要讨论了“大同”和“小康”两个概念。“中国历史上‘大同’和‘小康’是我们的理想,每个时代都会有各种讨论。”干春松说,“从‘大同’和‘小康’观念的发展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几千年前中国人提出的观念是怎么被后代不断丰富、发展。”
他表示,丛书不光是对古代文献的重新阅读,也是学者们面对现在中国和世界所面临的问题用中国文化丰富的资源提出现代人新的理解,为文化不断地发展壮大提供自己的力量。
发布会上,国际儒学联合会向国家图书馆、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北京市北海公园管理处等单位赠送了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