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琴,1965年生,非物质文化遗产烙画技艺匠人。自幼喜画,十岁开始学习素描、书法。1985年于河南南阳烙画厂从事烙画,在田芝香老师的指导下开始烙制筷子,尺子等。1989年开始烙制大件作品,车间主任为田芝秀,曹祥来,高军三位老师,在三位老师的指导下技艺有了巨大进步。
烙画定制
推荐定制款:木板烙画挂件
定制图案:十二生肖(留言备注您定制的生肖图案)更多木板烙画、葫芦烙画等定制内容可沟通匠人老师了解更多哦!
木材料:椴木
尺寸:直径是36厘米,中国结带穗是79厘米
烙画技艺
烙画,亦称烙花、烫花、火笔画,它通过温度的控制,以高温的烙铁在竹木、宣纸等材料上作画。
传统烙画,手艺人常常以铁针在油灯上炙烤后再进行烙绘,主要作为筷子、尺子、木梳等小件日用品上的装饰,故古称“火针刺绣”。
如今,烙画工具不断革新,由“电烙”代替原来的“油灯烙”,将单一的烙针或烙铁换代为专用电烙笔,从而使这一古老的艺术具备了前所未有的表现能力。
烙画艺术的起源
据史料记载,烙画源于西汉、盛于东汉,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清代时,烙画达到顶峰。
关于记载烙画最早的史料,见诸于晚清末年李放编著的《中国艺术家征略》一书。纪载“张崇,唐代名画工,擅长烙画,人称巧人张崇”。直到光绪三年,才在河南南阳一带重新发现整理后辗转逐渐形成,以河南,河北等地为代表的几大派系。
据志书记载,光绪三年(1877)年擅长绘画的南阳人赵星三,一时兴起,以烧红的烟钎代笔在烟杆上信手烙烫作画,得一小品,喜出望外,继而又在其它木玩上施艺,均获成功,随潜心研究,久而久之,就琢磨出一整套烙画工艺,他的烙画作品也逐渐成为达官贵族之间礼尚往来馈赠之佳品,以至作为贡品进入清宫。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烙画已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手工行业,烙画品也成为南阳颇有名气的民间艺术品而享誉国内。解放初期,南阳烙画以烙画筷子为主发展起来,当代烙画已发展到木板,葫芦,丝绢,宣纸等艺术形式,题材都是民间喜闻乐见的,发展为类似于国画的艺术品。
李云琴的艺术创作生涯
多年的烙画生涯中,李云琴在忘我无待的创作中自如挥洒,创作出了一幅又一幅精美的烙画手工艺作品,她的烙画形象逼真、活灵活现,通过广泛涉猎多种烙画技艺,她不仅在持之以恒的研究创作中增长了知识,还能很好的运用自如。
完成一幅烙画作品需经过设计、构图、选料、拓稿、熨烙、修整、平磨、抛光、设色、装裱等步骤,李云琴根据构图的需要掌握烙具的速度、控制烙具的温度、把握烙具的角度和压力,使用落、起、止、走、住、叠、圆、回、藏的运烙技巧来进行创作。
潜心创作 获奖无数
她的烙画作品细腻流畅,画面古朴典雅,作品《春来大地》,《大观园》获河南省文艺百花奖;1990年作品《百马图》获河南省轻工业颁发的银质奖;1992年河南省人事厅颁发工艺美术员证,并在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中被文艺大观园特邀为演技艺术家,获《中原一绝奖》;1994年在国际旅游产品博览会中荣获金奖,且在中央电视台二频道《半边天》节目组录制专题节目并播出;1997年作品在新加坡展览时被誉为“东方艺林一绝;2006年烙画《天女散花》获黄河民俗文化展演优秀作品奖;2008年第十届亚洲艺术节中烙画《和和美美》获特别荣誉奖;2010年作品《红楼十二钗》参加郑州第三届炎黄文化周展演;2012年作品《得天华贵》获二七区首批特色旅游产品奖.....
责任编辑: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