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诚信文化分会    主 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非遗

丁青热巴

时间:2022-03-09 15:32:32 来源:世界文化遗产网 作者:星辰

  热巴舞,主要流传于西藏昌都地区,是一种由铃鼓舞为主,伴有舞蹈、朗诵、戏剧、杂技、气功、武术为一体的综合表演艺术。丁青热巴,又名“琼波热巴”,是源于有“热巴艺术之乡”美称的丁青县的热巴舞蹈艺术。

  热巴舞是由藏族“热巴”艺人表演的一种舞蹈形式。据史料记载,热巴起源于公元十一世纪,由藏传佛教噶举派第二代祖师米拉日巴所创建。热巴的前身是西藏原始宗教“笨”教的“巫术”和“图腾舞”,是藏族古代灿烂文化艺术中的奇葩,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热巴舞分布于西藏昌都、工布、那曲等地及云南、四川、青海、甘肃等藏族聚居区。

  丁青热巴舞属于鼓舞的一种,其创始人据说是著有《米拉日巴道歌》的琼布•米拉推巴嘎(公元1040年-1125年),也叫米拉日巴。传说米拉日巴年轻时曾杀死一头大象,米拉日巴把大象的皮铺在地上,在上面跳舞祭神,由此创造了热巴舞。至今人们在表演热巴舞所用的道具装饰也来自米拉日巴的那次杀像祭神的传说。米拉日巴取大象大肋巴骨做鼓架,取肚下薄皮做鼓皮,用小肋巴骨做鼓槌,用像的肠子做网状裙穗。这个传说不仅为民间热巴舞增添了一笔神奇的色彩,而且也为舞蹈艺术从原始祭坛走入民间的发展过程作了直接的注脚。

下载 (11).jpg

  丁青热巴的舞姿粗犷豪放而流畅;音乐淳朴明亮。高亢激昂;表现内容大都是在避灾祛祸,庆祝丰收,祈愿吉祥。丁青热巴的舞者人数一般为10至12人,舞时女左手拿鼓,右手拿槌;男则双手拿铜铃,铃下系彩带,整个舞蹈根据鼓铃节奏自行成乐,舞段整体以欢快、急促、活跃为主,一般一舞有3—4段,每段后总以缓慢的鼓铃进行过渡,表演时男执响铃,女击手鼓,由慢到快,场面十分热烈,舞段进入高潮时,男、女成圈或行旋转起舞,女舞者敲鼓急速旋转飞舞,男舞者翻身旋转摇铃,表演各种技巧和杂技。变化多样,难度很大,给人以优美、舒畅的感觉。

  丁青热巴主要有三个流派,分别是:流行于色札的嘎措热巴,也叫“色札热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流行于觉恩的窝托热巴,距今已有九百四十多年的历史;流行于桑多的冬洛热巴,也称康沙热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三种热巴的表现形式大同小异,均以粗犷豪放的舞蹈动作和高难度舞蹈造型闻名于世。其中,最负盛名的是琼布丁青的窝托热巴。窝托热巴的特点是技巧高难,如爬杆技巧、腹上破石、夹刀旋转等都是窝托热巴的绝技。康沙热巴是昌都境内至今活跃于舞台的重要热巴流派之一,其传统节目有一点鼓、三点鼓、六点鼓、九点鼓等,同时穿插一些弦子舞、卓舞及男女对辩(相当于滑稽相声)的表演。

  丁青热巴传统古老,流派众多,技艺高超,是藏族民间舞蹈中不可或缺的独特品种。2006年,丁青热巴被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上一篇:“花山岩画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国际漫画大赛作品展览在南宁举行

下一篇:户县北乡锣鼓

编委会 | 网站简介 | 机构设置 | 会员简介 | 人员查询

版权所有:诚信中国网@2021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