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研究红木美学?简单说就是:如果你爱她,你就要懂她;懂她,你才“会爱”和“更爱”!
先来举两个例子:
一、写字。我们都会写字,但字与字不一样。一般写字,是为了表达意思,让别人看得明白。所以,只要字写得工整,易于辨认,就够了;而另一字叫书法,虽然也是字,但除了表情达意,它更是一种艺术,这其中就包含了“美”在里头,是艺术美。
二、吃饭。我们每天都要吃饭。吃饭是为了解饿,是为了活着,只要吃得饱就可以了。吃得顺口,当然更好;但如果我们进了疗养院,或是为了治疗某种疾病而吃营养配餐,那就不一定要吃得饱,也不一定要吃得顺口了,这样的饭也是饭,但它也是“药”,目的是为了吃出健康。
从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事物有层次之分:一种是“字”,一种是“书法”;一种是“饭”,一种是“营养餐”。表面上看好象前后都是一回事,实际上却有大不同。
不懂书法的人,看什么都是字,分不出好与差,更发现不了书法中所包含的美,所以也就不懂它的艺术价值;
不懂膳食营养的人,看什么都是饭,只能凭着自己的口味判断这餐饭的价格,所以也就不懂它的营养价值和它特定的治疗、保健功能。
所有这些的关键,是你要懂。
红木也是一样。
对于不懂的人,总之都是木头,横竖全是家具。如果去选择,只能凭着实用性和自己的直观喜好去认定,至于为什么看上去似乎一样的东西,价格上却有那么大的差异,那是一头雾水。
那么,什么才是“懂”?假若你是红木行里人,开厂、做销售、或是从事某一个工种,即便是做了几年十几年或几十年,你就敢说你懂了么?未必!
可以这么讲,现在的红木工厂,包括工人,很多都是照猫画猫的——学着老家具的样子模仿,或是照着图纸干活,至于为什么那个“样子”是这个样子,往往不懂,也不太去深究。这就好像是上面列举的第二个例子,做事的人不是营养配餐师,而是厨房的切菜工或炊事员。对于一个红木厂,下面的工人是“切菜工”或“炊事员”,问题不大;而如果老板也只是“切菜工”或“炊事员”,那就非常可怕了。而这样的红木老板并不鲜见。
——红木美学,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做家具跟写字一样,你做的家具就是个能让人认的字,那你就卖个“字”的价钱;你做的家具不仅是能让人认的字,它更是个书法,那你就卖个“书法”的价钱。
之所以许多的家具做不好,或市场销售不畅,核心问题是“审美”上出现了偏差。
红木家具不同于一般的家具,它不仅有强烈的艺术特性,更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其中。艺术的核心是美,文化内涵的核心也是美。红木美学,就是在给我们揭示这其中美的奥妙和美的规律。
美,是可以影响人、打动人的,一件家具作品,只有能够打动人,才可以征服用户。而这种美,是生产者创造出来的,是经销者传播开去的,而若生产者和销售者不了解和不掌握其中之美,又怎么会将美创造出来和传播开去呢?换句话说,先让这美征服了自己,才可以征服顾客。
所以说,不懂红木美学,只知道照猫画猫,就象是刚刚从扫盲班出来的半文盲,写了几个歪歪扭扭的文字;而只凭着经验和直觉,踩着前人的脚印亦步亦趋前行的,也只不过是把字写得熟练了一些而已。这些人,就如同失去了动力的小船,只能任由波浪的推涌,在商海里随波逐流,并随时有被风浪吞噬的危险,这种情形下,自顾不暇,更何谈创意和创新呢?只有真正掌握了红木美学,你才可以是一只动力十足的帆船,游刃有余地自由掌握航向,目标明确地、自信地朝向胜利的彼岸。
历史就是这个样子的,并永远是这个样子。“知识改变命运”,这是永恒的真理。
马克思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有这样一段话:“忧心忡忡的、贫穷的人对最美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经营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独特性;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因此,……”后面的话我省略掉了,因为它太哲学。但我可以告诉大家我理解的马克思的意思,就是说:当你还在为温饱而整日奔波的时候,你往往无暇去顾及到周遭的美,你对那美失去感觉了。而靠红木为生的红木人,如果你只看到红木的商业价值,一心只认钱,而认识不到它的内涵,文化及美学特性,不懂得红木美学,那是不行的。因此,一定要把这种对美的感觉和对美的领悟找回来,“使人的感觉成为人的”。另一方面,让你的这种感觉与别人、与社会、与自然界相通,你就会与书法家有共同语言了,你就会与营养师有共同语言了,你就能认识到和认同了他们,以及他们所做之事的价值。同理,当你与他们站在同一个审美水平线上的时候,你自身的价值也同步得到了提升,这时,他们也同样会认同你及你的作品。其实,你的价值、你的作品的价值,是在这思维认识的变化中,自然而然地提升了的。这其中,美学就是让你与书法家、与营养学家心心相通的纽带。
未来的市场,真的就是这样的,一定是!
因此马克思接着说,这个学习的过程,就是“创造同人的本质和自然界的本质的全部丰富性相适应的人的感觉”的过程,结论:拥有这个过程是非常“必要的”!
所以,我们要研究红木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