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诚信文化分会    主 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酒文化

文明饮酒,酒文化之真谛也!

时间:2021-06-17 13:48:15 来源:搜狐新闻 作者:星辰

  中国是酒的故乡,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酒与文化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

  太闲酱酒,健康好酒,我是太闲小哥。关于酒和饮酒文化在很多典籍中都有记载,酒文化可谓是深入中国人的血脉深处,影响深远。在《诗经》中就有20多处提到酒,酒被赋予了礼仪、社交、休闲等含义,体现了特定的宗法秩序以及人伦关系。可见,酒很早就成了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

  在中国古代,宴会通常担负着极为重要的社交功能,所以延宕的时间较长。例如在唐代,宴会从上午就会开始,一直要持续到黄昏,一顿饭七八个小时是常事。清朝时期,很多宴会甚至会持续三五天,这些既是社交活动,也是政治活动。

  贯穿宴饮活动的,除了丝竹歌舞外,便是酒。一顿饭吃这么长时间,话题必然枯竭,这时候,劝酒文化就应运而生了。

  其实,严格意义上讲,劝酒源于敬酒。敬酒是宗法社会遗留下来的旧俗,有社会等级之分。臣敬君,子敬父,弟敬兄,下级敬上级,晚辈敬长辈等。敬酒首先是下对上的互动,相对没有强制性。但是,上对下的互动,可称作回敬,也可以是主动敬,就有了极大的强制性。最早的劝酒多来自上对下的敬酒,这种强制性劝酒的案例在中国历史上颇为常见。

  据《三国志》记载,张绣投降曹操后,曹操很高兴,开宴会请大家喝酒。曹操在前面敬酒,贴身保镖典韦则拿着大斧头紧随其后。曹操向谁敬酒,典韦就拿着斧子向谁行礼。那架势的潜台词仿佛在说:“你喝不喝?不喝小心爷爷砍了你”。

  相比曹操,孙权也没好哪儿去。在某次宴会上,孙权就逼着大家喝酒。谋士虞翻不胜酒力便假装喝醉,倒在地上。宴会结束后,孙权正要离席,虞翻这时候便爬起来就要溜走。结果被孙权看见,孙权大怒,拔剑挥向虞翻。要不是身边人拉住,虞翻的人头早就不保了。

其实这种劝酒、逼酒行为,根本就不算是中国“酒文化”,而是丑陋的酒桌文化,是对“酒文化”的亵渎。

  现代社会这种酒桌文化也是常态,有的人因为它伤了身体健康,影响了家庭和睦;有的人耽误工作,酒后失态影响形象;有的甚至酒后失控造成人身伤害,或做出违法乱纪的事,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所以,我们应该摈弃这种丑陋的酒桌文化。

  那什么酒文化的真谛到底是什么呢?

  酒文化提倡的是庄严的仪式感,和谐融洽的宾主情谊。饮酒不可逼酒把人灌醉,亦不可通宵达旦无节制地狂欢酬酒,也不可在席上强人所难;更不可出现在酒席上争执、恶塘、伴醉等不良之风。酒量好,固然最好不过,但酒德好,则是在享受美酒的同时给人们带来最大的乐趣。

责任编辑:刘娜
 

上一篇:传承酱酒文化,共享酱酒价值

下一篇:中国酒文化酿造雕塑展图

编委会 | 网站简介 | 机构设置 | 会员简介 | 人员查询

中国诚信文化网cxzg.cslai.org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 主办 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承办

京ICP备13008251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1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