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名家作品选登:沈鹏先生题,今日美术家:徐里先生题,長明艺术工場:冯远先生题
著名書畫家李洪海作品赏析 书法审美篇
图为李洪海先生
三、如何创造书法美
【蔡成刚】好的书法要有文学的联想,诗词的意境,绘画的构图,舞蹈的韵律。书法工作者要读懂诗词歌赋,诗为书魂、诗为书法内容。讲得真好!
我们知道,上世纪70年代您就拜启功先生为师,50多年来,您在启功先生身上收获了知识,汲取了营养,您作为一位书法家,您的感悟是什么?您是如何创造书法美的?
【李洪海】书法作为欣赏客体创作起来非常广泛,千变万化。书体种类繁多,非一体独居孤秀。书法家在书法创作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擅长或者爱好,或专注于一体,或可兼济。只要有足够的精力与技法,能将书法的多元性艺术特性充分表现出来,都能很好地呈现书法之美。
依照艺术为人民的观点,书法是给人看的,书法创作中不论是哪种书体都一定要注意大众审美,不能一意孤行我行我素。近日中国油画院副院长石良讲了关于如何使艺术跟上时代发展。讲了三点,我想对书法工作者很有启发。一是努力继承传统,要把古人最优秀的经典继承下来,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担当。二是要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努力捕捉时代气息,极大地满足时代需要,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的作品。历史留下来的书法经典,都是当时那个时代的产物。三是要有独特眼光和丰富知识积淀。要使历史与现代巧妙地结合,眼光不独特,知识面太窄,甚至盲目闯荡,就不可能创新,更谈不上出精品。
从艺术品形成的二元素看,一方面艺术家要根据美学规律精心塑造;另一方面艺术家创作出的作品必须由社会认可,成为可供欣赏,能满足人们审美兴趣需求的作品,不然就不是艺术品。从更高层面看,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文艺只有向上向善才能成为时代的号角,因此作为时代艺术家还应肩负重要使命,要在时代进程中发现美创造美,在社会前进的洪流中起引领作用,这就为书法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家的修养是从事一切艺术创作的基本功,艺术修养包括对古今艺术史论的了解与判析,艺术的审美能力及评价能力,艺术形式的感知能力和构成能力,艺术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技巧的把握能力和突破能力。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继承、借鉴、模仿都是手段,而惟有创造才能达到发展书法的目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对书法工作者来说就显得更为重要。一个书法艺术家如果没有社会责任,没有与时代共进的激情,没有融入大众审美意识,要想创作出好作品是不可能的。纵观历史上所有为人称道的书法经典作品,都是在为人民服务中生成。毛泽东为《人民日报》题报名,曾写多幅最后选用一幅沿用至今,成了一张党报的符号,天津华世奎题写的《劝业场》成为一家老字号的标牌,启功先生写的《同仁堂》成为一家药店品牌的标志。王羲之为兰亭诗作的序,颜真卿写的祭侄文稿都成为了书法的经典之作。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都是作者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满怀激情,高度用心,将自己的学识智慧倾注其中而成,不仅成就了事业,也创造出了自己的辉煌。启功先生曾向人介绍说,陈垣先生为别人写字时总想到这幅字人家要装裱上墙,不能有半点马虎,这就是成就经典的心态和基础。
启功先生学识渊博,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他一生中创作了许多书画精品,我于1970年结识启功先生,深深感到启功先生之所以能成为书法大家,他创作的书法作品之所以被人们喜爱,究其成因,一是他学养深厚。作为公认的国学大师,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研习非同一般。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十分精通,诗词格律成熟于胸,题诗赋句随手拈来。他老人家的诗通俗易懂,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我深深感到作为一个书法工作者,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就无法支撑书法艺术的基石。二是他对书法学研独到。他老人家对书法下的功夫超乎一般人的想象。能在中国书法发展的浩渺星河中独树一帜,形成自己的风格,谈何容易。他一生临帖孜孜不倦,对中国书法史的研究付出毕生精力,他的学术成果专门用100首诗的形式问世,举世无双。我深深感到作为一个书法工作者,如果对中国书法史不进行深入研究,对中国书法碑帖不刻苦临习,要想继承发展就无从谈起。更别谈创新。三是他为国担当,尊师重教,与人为善。启功先生为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奉献一生。凡国家有灾情,或遇到各种节假日,包括学校题名,应写尽写,个人需要有求必应。他用自己的稿费以陈垣老师的名义设立奖励基金鼓励后学。
为传承书法艺术他出版了多部学习书法的通俗读物,他培养的学生与仰慕他的学子不计其数。启功先生卓越的才能,崇高的品德,无私的奉献赢得社会各界普遍的敬重与爱戴,他的声望不仅在书画界,乃至在全国都出类拔萃屈指可数。我深深感到作为一个书法工作者,如果没有家国情怀和高尚品德,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身,更谈不上创作出一流的书法作品。
蔡成刚:系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书画专业委员会副主席、中博藏(北京)博物馆专家、原今日信息报社副社长、策划、主持、评论。
李洪海:字一鑫,号方舟,天津武清人。
现为: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书画专业委员会顾问,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六届理事、北京启功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国家民族画院副院长、中国玉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马会马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北京文史研究馆馆员。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师从启功先生,经先生把腕, 积多年学承,形成内紧外拓、疏密相间、骨势秀逸、体势俊美的书风。书法篆刻作品广为流传,并为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军委办公厅、中国驻外使领馆等单位收藏,亦作为礼品馈赠国际友人。
曾荣获献爱心优秀人民艺术家、全军学雷锋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
编辑:易芳
上一篇: 陈子庄:画无言却有声
下一篇:王勇 | 書畫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