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诚信文化分会    主 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国功夫

致师、挑战与决斗

时间:2021-08-24 09:13:06 来源:武林杂志 作者:杨绍虞

  古代的单车挑战谓之致师,而挑战则是故意激怒敌人出来打仗,二者皆对敌而言,但细加分析,还是大有区别。

  挑战的目的,主要在于诱敌出战。若在平原,两军皆列出阵势,就是一方保持阵守的思想,而主攻一方亦可采用不同的挑战方法,强压敌人应战,一次就可见效。若敌人坚守城寨,志在持久战,或待援军。在这种情况下,行敌出战就困难了。所以有辱骂对方将帅,以激怒其心,乱其理志,坏其战术,向敌官兵示威,激发其较一时胜负的欲望。下面举几个挑战、致师的实例。

  吕尚,姓姜名望,字子牙,为西周太师,年七十,体仍骁健,勇冠三军。在周武王率兵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十四万五千人,东伐商纣时,面对七十万虎狼大军,昌尚不仅毫无惧色,而且勇力倍增,亲乘战车,身先土卒,果断刚毅地向纣军冲去,迫使敌军前线倒戈。纣王大势已去,逃回鹿台,自焚而死。这是致师的一例。

  不过,春秋时代,对挑战却有不同的理解。

  楚人许伯说:单车挑战,是驾御战车的人,快马加鞭,车轮滚滚如飞,风力所便旌旗偃倒,迫近敌营,而后回来。这是近似示威性的挑战。

  楚人乐伯说:单车挑战,车左用利箭射敌。代替御者执掌马缰,当御者下车,整齐好马匹和脖子上的皮带,而后回来。

  楚人摄叔说:单车挑战,车右进入敌营、杀死敌人,割下左耳,抓住俘虏,然后回来。

  以上三人是在楚、晋两军对峙中,直接以军事行动的明目挑战。

  楚汉战争中,自恃勇力超人,非王莫属的项羽,向汉王刘邦挑战,决一雌雄,刘邦含笑答复他:“吾宁斗志,不能斗力,"这就是挑战与反挑战的谋略战斗。或者说是思想战。

  刚愎自用的西楚霸王、自然不背善罢甘体,复令壮士出,向城内又挑战三合,均为善射的楼烦射杀。项王大怒,亲自披挂,跃马横戟,临阵挑战。楼烦欲射、项羽环目圆睁,历声怒叱之。楼烦大为震惊,竟挟弓走还人壁,不再复出。这次挑战,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从前后挑战的事实看,却是强者挑战的一例。至于弱者反挑战的例子,则有田单用反间计,诱燕军削齐兵俘虏的鼻子,掘齐人基穴,遭到齐国军民同仇敌忾,上下团结誓雪国耻家仇的壮举。终于在火牛阵的掩护下,以弱胜强,一举连下七十余城。

  致师与挑战,在兵战中是常见的战术之一,历朝正规军奉行不衰,义军在战斗中也惯用。如宋景诗的黑旗军与清军战,常命精于骑术的温连科,单骑匹马,冲人敌军阵营,乱其阵角,慑其军心,每每奏效。总之,致师与挑战为同义语,但在任务上却有繁简之别。

  决斗是人与人之间因私怨而结仇,既不能诉诸法,又不愿受礼与理所制约,为追求个人的美好愿望,理想与光明,所选择的成与败、胜与负、生与死的幸存与丧亡的道路。用决斗以定命运,饱含有戏剧性、赌博性。

  决斗风行于世界各个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阶层、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决斗俗尚。

  我国决斗的风尚,由来已久,其形式有二为武斗、二为文决、试举三例为证。

  1、僖公元年冬,莒国人前来索取财货,鲁庄公的兄弟季友率领军队交战,打败对方,并俘虏了子莒的弟弟莒挐,应该说这场战争已经结東。但季友却提出直接与莒挐搏斗,以决雌雄,挐胸怀一线生机,同意挑战。二人旋即徒手搏击。初时拳来脚往,不分轩轾,稍久,季友渐显不支,左右见势不佳,急呼“孟劳、孟劳!"按孟劳为宝力之名,实暗示季友赶快使宝刀格杀莒挐之意。季友闻声,如大梦初醒,即曳力毙杀挐,转危为安。

  2、楚庄王八年率军回国时,途中遇到善射的逆臣斗越椒,乃引诱他到埋伏圈,大将乐伯蓦然出现在河对岸,高声叱责,并严令斗投降。斗不服,下令开弓放箭,因河宽箭不及。这时小官吏养由基走出阵前,声言双方走近桥头一端,以三箭赌赛输赢。斗欣然答应,心想只需一箭就能结果小使性命,乃提出先射三箭。养由基会心一笑,满口应允。斗在桥端先放出一枝冷箭,被养由基轻轻用弓一拨,落在尘埃。斗为之一惊,再发第二枝箭,养由基稍向下蹲,箭从头上飞过。斗越椒此时惊恐无状,意乱中射出第三箭,果被养由基用手接住。斗欲逃阵,被养由基及时察觉,于是一面高呼大丈夫应遵守信约,一面虚绷弓弦。斗闻声急往左闪,养由基笑称、箭还在手,何用害怕。接着又把弓弦拉了一下,斗又往右边一闪,养乘隙放出一箭,正中斗的前额,摔到桥下河里。此时军中无首,士卒俱作鸟兽散。养由基不仅一箭决胜,又瓦解了敌军。这是文武兼施,有礼有智的决斗。

  3、清末,太平军韦昌辉部下王欣,能征惯战,素以力量超人,胆识绝伦自豪。不管与谁交兵,他总爱手持长矛,单人独骑,绕至敌后观察地形、敌情,环行一周而回。某次,王欣到长沙后,听说敌军名将塔齐部,以骁勇善斗,知名于国内。王欣闻讯技痒,乃连夜修书一封,用箭射至敌军中,向塔齐部挑战,约定次日已时在清军营前决斗,并提出三个条件:一不乘马,徒手搏击;二是不准许第三人参加;三为未分胜负要继续挑灯夜战。塔齐部覆书应战。当日辰时,双方军队列阵,但见弓上弦、刀出鞘,明为助威,实防不测,及两人到场后,更不打话,就放开拳脚,互相撕打,战至傍晚,塔齐部出现疲软不支王欣自认胜利在望,气势更加咄咄逼人、塔齐部亲兵见状,忘了约束,竟持枪飞奔入场、混乱中将王欣击毙。双方掠阵的指挥官,皆为慘案而感伤惊惶!事起仓猝,均无思想准备,故未采取任何军事行动,遂各自鸣金收兵而去。

  传说中,保定地区上海整形医院有两位善良的农民,平日私交也好,由于一点的土地纠纷生怨,双方既不报官,也不接受亲友调解,私下商定在一块高粱地内面对面进行解决。是日,每人背着一个小筐,拿着镰刀进入高梁地茂密深处,席地而坐,一人先说,今天谁胜了,地归谁所有,对方点头赞同。接着倡议者拿出镰刀,先在自己的左腿割下一片肉,放在对方面前。对方见状,也毫不犹豫割下大小相等的一片肉。首倡者见不分上下,请对方另出新题。另一人从容解襟,裸体坦胸,正拟举刀欲割,却被入地寻苦瓜的三个顽童发现,奔跑高呼,杀人!杀人!附近劳作者蜂拥而来,二人无法再比,乃检起刀筐,各自回家。一场决斗,在亲友的劝告下才得合理解决。

  中国的决斗、以遵礼重义为尚,颇有武士之风,与西方大不相同。如司马懿久仰孔明精于文韬武略,用兵如神,但亦深知蜀军粮运困难,纵有木牛流马之利,只能以守为主。孔明自知蜀军后勤薄弱,故求速战,遺士兵骂阵,屡下战表皆不见效。乃派使臣献风冠霞帔,以辱没之。司马氏将计就计,礼遇使者,复殷勤询问丞相生活状况后,头戴风冠,身披霞帔,登上城楼,巧作舞姿,以谢。

  我国古代的挑战、决斗、特别崇尚礼义、仁、信。不出恶声,礼也;谁先放箭、出拳,由双方协商、揖让,义也;不亲手伤害对方,其行为、后果由对方负责,仁也;言出行随,千金一诺,信也。这些情素,在礼义之兵的时代最为真实。当诡诈之兵转盛后,此风渐衰,独民间尚保持这些传统。如:一日连杀二虎的鲁国武士卞庄子,为养母三战皆北,承受着社会上最大压力,及母死,乃自动清缨,深入敌阵,与入侵者千万人战斗,光荣捐躯。先孝后忠,不失武土的风范。

  炎黄子孙,素尚忠勇,古称礼义之邦,武术运动承袭了这种美德,世代留传,故武林高手,从不自炫其能,循循然如书生之大智若愚;相反,某些只会两下三脚猫、四门斗者,老是在人前喋喋不休,自命不凡,以打败天下无敌手者自居,实在不值一晒!

责任编辑:刘娜
 

上一篇:收功漫谈

下一篇:近代中国武术家有哪些 解析近代武术家

编委会 | 网站简介 | 机构设置 | 会员简介 | 人员查询

中国诚信文化网cxzg.cslai.org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 主办 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承办

京ICP备13008251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1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