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的武术名家都很注重内外兼修,特别重视对气的锻炼。他们把练气、养气、集气作为练武的基础,把能够运气、发气用于技击,作为武术的上乘功夫。
武术中有“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气沉丹田”、“内外合一,以气催力”等有关内外兼修运使之法。无论各家各派,都有对练气、养气、集气、运气、发气的记述和要求。比如长拳八法中,其“精神、气、力、功”就是指对精神、意识、呼吸、内劲的锻炼要求,其中包括对气的运用(提、托、骤、沉等法);而“手、眼、身法、步”就是指对外部形体的锻炼。南拳练习时也有“内练心神、意、气、力,外练手、眼、腰、身、马(腿)”的要求。特别是发力比较明显的动作,都必须由呼气和发音来配合完成。在驰名中外的少林武术练功步骤中,对初习武者,就要求先以站桩练气为基础,特别注重对气的锻炼(此被称为“内壮集气”阶段)。在《少林宗法阐微》中,对站桩练气有详尽的记述:“至于运使之法,以马步为先;又各站步或站桩。苟能于马步练得好,则气贯丹田,强若不倒翁。”“呼吸、肺为气之府,气乃力之君”、“忌呼吸时胡思乱想—如果思想散驰,气必凝结障害,久之则成气痞之病。”不难看出,这与现代站桩气功中的意识、呼吸、姿势是相似的。从而也可以看出在少林武术中,不但重视练气,而且还有专门练气的动作。
太极拳不但注重练意,也特别注重练气。练习时要求“意到身随”,并与呼吸紧密配合。讲究“以意调息”,“以意导气",并且有专门练气的方法和具体动作,比如“调息法”、“迎气法”、“迎气出声之法”、“气沉丹田法”、“丹田内转法”等。呼吸练气的方法,与现代医疗气功中的开合升降的形式基本相同。拳谚还讲究“以意运气”、“以心行气”、“气沉丹田”。强调“有气才有力,气到力自到”。所以太极拳运动既重视“意、气、力”的合一,也重视练气、养气和运气。
形意拳对内外兼修也很注重,对意、气、力的结合运用尤为重视。要求“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由此可见,内外兼修在武术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武术家,象郭云深、宋世荣、白西园、刘奇兰、董海川、王子平等都是练武兼练气。他们之中有的还以硬气功著称。拳谚云:“在外为拳,在内为气。”这说明了练气在拳术中是不可少的。练武与练气是相互统一、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在锻炼中具有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用。所以,只有做到内外兼修,才能达到内强而外壮。
责任编辑:刘娜
上一篇:腰带的妙用
下一篇:飞禽走兽皆有术 武林绝技多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