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诚信文化分会    主 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国功夫

飞禽走兽皆有术 武林绝技多仿生

时间:2021-11-17 10:03:32 来源:峨眉真功夫杂志 作者:星辰

  中华武术不乏以飞禽、走兽、昆虫命名的拳种和招数,诸如,龙拳、虎拳、鹰拳、鹤拳、鸭拳、蛇拳、螳螂拳、蟹拳┄┄不胜枚举,这些仿生拳形象逼真、出神入化,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给人以力的启迪,追其源流是内人寻味的。

  武术仿生,历史悠久,早在《庄子.刻意》中就记载有“吹呵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这说明连钱多年前,古人就以熊攀树自悬、鸟飞翔伸脚等动作,来锻炼身体了。

  春秋战国流行的“熊经鸟伸”,到汉朝有了新的发展。“淮南子.精神训》中记载的导引术,除“熊经鸟伸”外,尚有凫浴、蝯蠷、鸱视、虎顾四种,还出现了象形的“沐猴舞”、“狗斗舞”等。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一幅秦汉之际的《导引图》中,绘有四十四个人,男女各半,这说明秦汉时包括妇女在内的各阶层人民,已普遍参加了导引体育运动。这些人的服饰、绾发和戴帻与成都凤凰山出土的汉代画像砖相似。图中有熊经、鸟伸、鹞背、猿滹、龙登、鹤口等,许多图还注明此运动可以治疗某种疾病。如“熊经”,图中人模仿熊的走态,“鸟伸”图中,人作展翅飞翔状;此图旁有“引项”两字,说明此运动可治疗颈部疾病。

  汉末名医华佗在导引术基础上,创编了以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形体动作的“五禽戏”,他认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其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譬犹户枢不朽是也”。据《三国志.华佗传》说,华佗弟子吴普练习五禽戏之后,“年九十余”,仍然“耳目聪明,齿牙完整”。

  葛洪在《抱朴子》一书中进一步丰富了仿生活动的内容,记有龙导、虎行、熊经、龟咽、莺飞、蛇曲、鸟申、猿据、兔惊等导引名目。十八世纪,包括“五禽戏”在内的仿生体育传入欧州,逐渐流行于世界各地。

  人们把动物的搏击形态和武术的攻防技击相结合便产生了各种仿生拳。此外不少拳种的招式与动物息息相关。如“金鸡独立”、“野马分鬃”、“蜻蜓点水”、“鹞子翻身”“猛虎扑食”、“青龙摆尾”、“白蛇弄风”、“紫雁抄水”等。在技击要求上,也引用动物的形态,如:“起如猿”、落如鹊”、“立如鸡”、“援如鹰”等。器械中有蛇矛、狼牙棒、虎头钩、牛角刀等,在器械的技击要求中也有“刀如猛虎”、“剑如飞凤”等。总之,“仿生”充实了武术的内容,发展了武术的技术,是中国武术的一个明显的特色。

鹰拳练气

  赢有侧翅盘旋之力、左右翻腾之巧。在翻子拳基础上吸收鹰的形态、击法发展起来的鹰爪拳,其风格分南北两派,北派发源河北,相传刘承友善此拳,特点是幅度大、造型美,南派讲究手法,技巧细腻。也有人说鹰爪拳是武林前辈广慈和尚云游时,看见苍鹰和大青蛇相斗得到启发,独创了鹰爪拳。

  在峨眉武坛中,万县张元明、綦为华(右一图)的乌鹰爪是以手仿成鹰爪通贯始终,爪法多,架势小,钩扑叼拿威风凛凛,使人敬畏。

  自贡和成都的两位女将李红、(左二图)王向红的鹰拳,翅、爪共用,气宇轩昂,进击时有如飞箭离弦,稳健时有如苍松迎风,其“晨鹰展翅”、“雄鹰捕食”等造型更是神态非凡。两人都曾在全国武术比赛中取得过名次。

  成都体院邬建卫(左一图)的飞鹰拳腾空动作较多,起伏大,动作快。他两臂张开,有如鹰翅,表现出鹰击长空的昂扬气概。

  这些风格不同的鹰拳套路一般都由飞、寻、捕、击四个方面组成,要求心、意、神、形配合一致。手型为鹰爪型,手法有抓、打、掐、拿、翻、靠、崩等。

鹤拳练精

  鹤,是长寿的象征,他飞翔在空中,怡然自得。鹤拳,自古以来成了人们谋求健康的手段之一。

  鹤拳寓刚于柔,举重若轻,见隙而进,忌用笨拙之力。目前武林中的鹤拳大致有四种风格:

  一为宗鹤拳,亦称宿鹤拳:两臂具弹抖之功,擅长全身发劲,进攻时讲究五撞,即头撞、肩撞、肘撞、胯撞、膝撞。

  二为飞鹤拳:两臂动作较多,犹如飞鹤展翅。四川南充周新民的白鹤闪翅拳即属此类。

  三为鸣鹤拳:伴有发声,犹如鹤鸣,发气以深长为主,以气催力。

  四为食鹤拳:指法较多,犹如白鹤啄食,此拳亦称朝鹤拳或痺鹤拳。

  武林前辈总结的鹤拳要决有四:“以静制动,以柔济刚,以速御迟,以虚击实”。手法要决:“收手软如绵,出手弓送矢”。用力要诀:“见力生力,见力化力,见力得力,见力弃力。”

螳螂拳练猛

  螳螂勇于格斗,在昆虫世界中,可称英雄。以螳螂取势的螳螂拳正体现了勇往直前、临危不惧的精神。传说,北派螳螂拳为山东崂山道士所传有十八门之多,后山东即墨县王朗集十八门之大成。也有传说为王朗所创,王幼时曾到少林学艺,后到峨眉山,他偶见螳螂捕蝉,有所启示编成螳螂拳。南派螳螂拳相传为清代广东人周亚南所创。

  曾访问过英、法等国的四川武坛小将李进军擅长螳螂拳,其拳法敏捷有力、手法快速细密,身法上多为拧腰、抖臂、坐髋。螳螂拳主要有三派:一为七星螳螂,又名罗汉螳螂,劲力刚脆,动作浑厚,属于硬螳螂。二为梅花螳螂,又名太极螳螂,轻巧多姿,波浪起伏,讲究顺劲、巧劲、柔劲,其劲偏于刚,也属硬螳螂之例。三为六合螳螂,又名马猴螳螂,由于吸收了形意拳内三合、外三合的风格,劲力较柔,可分刚、柔、明、暗、滑五劲,属于软螳螂。此种拳练起来形同马猴,有“马猴形象、螳螂技巧”之称。此外,还有半刚半柔的摔手螳螂、左右对称的鸳鸯螳螂等。

编辑:刘娜

上一篇:内外兼修重练气

下一篇:武术散打 越来越受到世界关注

编委会 | 网站简介 | 机构设置 | 会员简介 | 人员查询

中国诚信文化网cxzg.cslai.org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 主办 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承办

京ICP备13008251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1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