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诚信文化分会    主 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国功夫

加强武德教育 促进和谐发展

时间:2022-01-19 14:09:52 来源:《武林》杂志 作者:平志刚

  一一青少年武术教育活动过程中的德育渗透

  武术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与斗争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优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悠久的历史,广泛的群众基础,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日益受到世界人民的青睐。在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的今天,中华武术对青少年来说,无疑是一项十分有价值的实践活动。改变重智轻体、重武轻德、重技能轻修养的倾向,在武术教育活动中加强德育渗透,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武德教育的理论探索:弘扬中华武德的重要意义

  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以中华民族哲学思想为指导,注重内外兼修,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崇高境界,具有健身价值和技击功能。它既可以强身健体、竞技比赛、防身自卫,又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它蕴含着博大的中华文化,武术健儿们在运动场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顽强拼搏克敌制胜的精神,以及公允、诚实、谦虚、礼貌的道德作风,是一种高尚的社会美的体现。墨西哥的安东尼奥•佛洛雷斯在《论中华武术价值观的世界化》一文中对武术做出了很高的评价。二千多年来,随着历史变迁,中华武术历代精华的不断积淀,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武术道德,成为代代相传,世世相承的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传统武德讲究“学拳以德为先,凡事恭敬谦逊,不与人争,方是正人君子,学拳宜作正大之事,不可侍艺为非,以致损行败德,辱身丧命”,强调习武者要仁爱、守礼、忠诚、谦让和宽厚。武术特殊的价值功能,对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保护人民利益,调节人际关系都有其特殊的作用。例如运用武术的技击功能,既可以保护自己,又可以与坏人坏事作斗争,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当然,没有武德也可以恃强凌弱,为害四方,败坏社会风气。因此在武术教育活动中,加强武德教育要摈弃封建腐朽的东西,继承精华,把武德教育与爱国精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青少年的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武术教学存在的问题.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着少年儿童的成长.大部分独生子女家庭,长辈过分宠爱后生,影响了下一代人格的健全发展。意志薄弱、私欲膨胀、高傲自大、不懂礼节在一些学生身上有所体现,不少孩子怕吃苦;有些家长让孩子练武术,是为了得冠军,出人头地,更有家长让孩子练武术是为了长大了不受别人欺负,幼儿园的孩子,学上一二拳后,就用稚嫩的小拳头行使“自卫”权利,男生见女生受欺负,于是用拳术演绎英雄救美人的“壮举”。传统武德教育的内容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的局限性,如带有封建色彩的三纲五常思想:“师命不可违”“传男不传女”“为朋友两肋插刀”等等,社会上打群架时有发生,青少年打架斗殴和违法犯罪的比例也有所上升.

  这些问题阻碍了武德渗透,违背武术教育的宗旨,影响了武术教学的发展。为此我进行了少年宫武德教育的实践和课程体系的研究。

  二、武德教育的教学实践:加强青少年教育活动的德育渗透

  青少年武术教育是学校体育课程中武术教学活动的延伸和发展,它既有传授武技的教育任务,又对青少年具有增长知识技能,锻炼思想品德,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人的独特教育功能。青少年武术以兴趣爱好为前提,鼓励学生创新实践;培养学生自强意识。这种强调潜能开发,注重创新精神,增强动手能力,体现了个性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现代教育特点,适应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需要。通过青少年武术教学,使习武者不光停留在健身、技击、专业技术水平上,而是看到它包含着极为丰富的民族文化及传统哲学、美学的思想和智慧。接受武术道德思想的熏陶、教育和影响,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品质,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加强中华民族精神凝聚力。鉴于此,我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对武德教育给与特别的关注。

  1.充分挖掘武德教育中的优秀人文素材

  青少年武术教学注意武术人文精神的宣传,帮助学员确立学习的楷模,建立崇拜的偶像,来激发学习热情和动力。比如,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飞,幼年时,母亲在其背上刺字“精忠报国”,使他铭刻在心,学文习武,文武兼备。他率师抗金,收复中原,后遭奸臣所害,他写下了气壮山河的《满江红》,以自己的行动,报效祖国和人民。明代爱国名将戚继光用“封侯非吾意,但愿海波平“表达了他不为功名誓死抗击倭寇的心声。民国期间,津门大侠霍元甲不甘忍受侵略者的欺凌和狂妄,挺身而出,飞上擂台,使那些帝国主义列强的拳师,不敢在中国的武坛上耀武扬威,大振了中华民族的国威.还有现代的李小龙、李连杰等中华武术代表人物,蜚声影坛,使中国功夫震动世界.由此可见武德教育寓于深刻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无疑是激励广大习武者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巨大动力。

  2.积极营造青少年武德教育的交化环境

  青少年武术教育,对促进学员个性和谐发展具有独特功能和作用。注重文化环境的营造,以鲜明主题环境布置,如墙上标有“爱国、正义、修身、助人”“强身健体,为国为民”“为武之道,以德为本”“爱国爱民爱集体”,以及学员比赛、习武的生动照片,激励学员;四周摆上十八般武艺,走进武术训练场,犹如走进民族文化的摇篮之中,深深地感染每一位学员。利用课前、课后更换与整理习武服饰时机,告诉学员武术服饰的作用,武术服饰应该如何穿戴,如何保管等。特别要告诉学员穿上武术服饰象征龙的传人,腰带一束,精神百倍,浑身充满中国人的自豪.另外,用中国民族音乐结合武术套路来演练,音乐与武术结合不仅完善

  武术套路的“新、美”内容,提高欣赏性和艺术性,更能发挥武术在青少年武术教育中的特点。通过音乐伴奏可以培养学员动作的韵律感、节奏感和美感,增加学员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和音乐的鉴赏能力.如用《中国功夫》歌曲来编排的动作,学员嘴里唱着,做动作更加有劲,也相当整齐,有效地激发了学员们的兴奋性,促进其想象力和表现力的发挥,烘托了表演气氛和艺术感染力,使音乐的美感与动作美感得到完美统一。

  3.努力锻炼青少年意志品德

  在教学中激励每一个学员,追求积极向上的目标,勇于挑战,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例如,武术训练中蹲步子的确很累,有的学员蹲了一会就会坚持不住,但有的学员就不一样,就是累的哭也不会动。这时教师要及时表扬这些学员,同时要教育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而且要超过他们。多数孩子本身就有一种好胜心。这样能培养他们有一种拼劲。起初在柔韧训练过程中,有些学员特别怕痛,只要老师刚用劲,他们就叫,有的还会叫“救命”“老师饶命”等让你想到不到的词语。但通过教师给他们讲革命英雄故事,学员们听后也很震动,决心向烈士们学习。这样经过一段时间,那些叫救命的学员逐步开始表现得坚强起来,即使痛得掉眼泪也不会叫出声来。这时教师应及时给与表扬鼓励,这样会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青少年武术教学中对学员加强集体主义、团队精神的培养,尤其重要。在日常的训练课和外出演出以及参加社会活动过程中,要求学员发扬团结协作精神。许多学员自理能力差、意志弱、反应慢、动作呆,怕苦怕累怕吃亏,不愿帮助别人,经过长期艰苦的教育,同时,采取以老带新措施,逐步过渡到以强帮弱、以捷帮缓,学员之间则要相互鼓励,相互学习;要尊重他人,发扬他人的优点,懂得团结才有力量,要发挥团队精神主动合作。

  三、武德教育的成效:融入青少年教学课程体系

  在学习课程理论,充分开展武德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有目标有评价,通过不断实践反馈,使之不断完善。围绕教育部面向21世纪中国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大讨论,学习教育部制订的体育课程标准以及中国教育学会少年儿童校外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处文件《按照实施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努力构建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活动课程体系》的精神,结合武术进校院精神,我编撰了《青少年武术教学的大纲制订和实施要求》,根据实用性、先进性和科学性的原则,针对青少年的教育特点,参照国家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和武术技术发展的规律将教学训练划分为四大阶段,即启蒙、初级、中级、提高。纲目制定了各阶段所应当达到的技术水平,对各阶段的教学训练内容包括兴趣培育与意志品质培养,对培育人的心理美与形体美的完美结合都提出相应要求。加强武德教育就是要求习武者按照武术的道德原则、规范,进行一系列的自我约束,把自己培养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发展的人才。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组织纪律性,养成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造就勇敢、顽强、勇于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品质。改变枯燥的说教,将武术活动中的德育成为可操作的阶段目标。我的体会可以从以下三阶段来实施和规范武德教育的成效。

  1、促进心理健康和行为规范

  德育最基本的环节是养成教育,即重视行为规范的养成和内在心理的健康.这两个条件是做人的最基本条件。把学武术与学做人结合起来,学生在学习负担过重的情况下,会面临诸多的压力,也会带来负面的心理影响。青少年则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武术活动,调节情绪,改善环境,从而促成他们的心理健康,从点滴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课前学员更换服饰,浑身充满兴趣和热情;课间,学员因服饰错乱,或鞋带松,或腰带掉,往往情绪不佳;课后更换服饰,心早已不在习武上,全没收拾衣服的意识。抓住这些时机,针对不同问题,有的放矢教育学员,会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学员学习更衣、扎腰带,要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关爱他人,帮助小团员。经过努力发现学员外出活动,相互间会主动帮别人拿器械、背背包:大学员主动帮小学员系鞋带;学员会把自己家里带来的食品,分给其他学员;特别是在比赛中,学员们会自发为场上的同队学员呐喊助威。这些例子都体现了团队精神在武术教学中得到不断的发扬。

  2.提高基础道德意识和基础法制意识

  “学艺先学礼”。在青少年武术教学中也将礼仪视为基础道德教育教学的内容之一。经过实践,学员们见面都会打招呼互相问好,更可喜的是广大学员还主动与其他老师、学员行礼问好,受到了大家的赞扬。社会生活离不开道德和法制的约束,提高道德意识光靠说服是不够的。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就必须是具备基础的道德意识和法制意识,区分正当防卫和故意伤害、见义勇为和江湖义气的区别,针对社会上打群架被判刑的例子,按照社会道德和法制的规范要求进行学习、工作和生活。通过开展多种活动,特别是主题性武术比赛活动,进行正面教育,将基础道德意识和基础法制意识的养成融合于自然的活动情境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提高,要求指导教师在设计、指导、评价时,都能自觉地把提高少年儿童基础道德意识和法制意识作为武德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3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

  从我国教育的培养目标来看,我们最终是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和巩固他们的社会主义信念。我们在信仰教育中,注重青少年学员科学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和引导,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员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武德是中华民族的崇高美德借助武术形式的一种表现,通过青少年武术学习和武德教育的学员,在社会反响较大,不少家长反映自从到青少年学习武术后,比以前懂事多了,放学回家后能抓紧完成家庭作业,抽出时间自觉地练习武术,还能主动帮助做一些家务。青少年武术团在出访表演和比赛期间,不顾路途辛苦和天气的炎热,每天要完成和外国学员交流切磋,每场比赛全力拼搏,有一名学员在演练“朴刀进枪”时,由于速度过快,大腿被枪扎了一下,流出了鲜血,但还是圆满完成了任务,受到了全场观众的赞扬,武术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给外国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继承发扬中华武德,对教师的要求不言而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自己必须做出表率,要进一步发挥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的独特功能,为全面推进青少年素质教育,做出新的贡献。

上一篇: 研究武术史贵在实地调查

下一篇:武术辞典条目选

编委会 | 网站简介 | 机构设置 | 会员简介 | 人员查询

中国诚信文化网cxzg.cslai.org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 主办 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承办

京ICP备13008251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1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