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诚信文化分会    主 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国功夫

吟诗说刀  

时间:2022-01-21 12:10:07 来源:《中华武术》杂志 作者:包于榕

\

  “剑是君子所佩,刀乃侠盗所使。”

  这是一句俗语,也是一种传统偏见。其观点来源也许是剑、刀两种兵器的运动特点所致。剑舞似飞凤,潇洒、轻灵。古代文人尤爱腰中佩剑以作装饰,放喉咏剑以示清高。但是,历史上亦有不少名儒、诗人,并不以此为戒律,他们被刀的雄浑、豪迈,挥如猛虎的风格所激动而情不自禁为之吟词作歌。

  清朝诗人郑世元在《看客舞刀》诗中对刀法作了精彩的描写:“秋水飞双腕,冰花散满身。柔看绕肢体,纤不动埃尘。闪闪摇银海,团团滚玉轮。声驰惊白帝,光乱失青春,杀气腾幽朔,寒芒泣鬼神。舞余回紫袖,萧飒满苍旻。”其实,远在商周时期,周人在赞美其领袖“公刘”的诗中就有“何以舟之?维玉及瑶,鞞琫容刀”(拿什么佩在身上呢?是装着美玉的佩刀。)之句。以美玉饰刀,可见刀的珍贵。而历代诗歌中出现的“宝刀”更是数不胜数:“谒帝向金殿,随身唯宝刀。”(唐·岑参)“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唐·高适)“马曾金镞中,身有宝刀瘢。” (唐·贾岛)。“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唐·李白)“长星亘东南,壮士拭宝刀。”(明·杨基)“露鲜华剑彩,月照宝刀新。”(北齐·颜之推)····还有些诗句暗喻着有关宝刀的故事。如:“自有吕虔刀可赠,开州别驾岂蹉跎。”(明·李攀龙)“自蒙半夜传衣后,不羡王祥得佩刀。” (唐·李商隐)“知君先负庙堂器,今日还须赠宝刀。”(唐·李白)都借喻了吕虔宝刀的传说。据载,魏时徐州判吏吕虔有佩刀,找制刀的工匠相看,认为只有位居三公者才有资格佩此刀。吕虔觉得王祥有公辅的才能,就把刀送给了王祥。王样临死又把刀送给弟弟王览说:你日后必有出息,足可以佩此刀。览后来果然是贤才,兴于江左。于是后人就把得宝刀者即具备三公之才来加以引用。李商隐在《春游》诗中写有《徒倚三层阁,摩挲七宝刀》之句,说明在唐朝已非常熟悉“七宝刀”了。据说,七宝刀出在后汉,是魏文帝曹丕所造。此刀正名“灵宝”,因它纹似灵龟,又俗称七宝刀,能切金断玉,后下落不明,也许北朝时乐府诗集《琅琊五歌》中“新买五尺刀,悬着中梁柱,一日三摩挲,剧于十五女”,这把使人爱不释手甚至胜过爱自己女儿的宝刀,就是指锋利无比的七宝刀吧。

  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和异国宝月流入中原后,其锐利的锋刃和精巧的工艺更使诗人们为之赞叹不已。唐朝诗人李颀曾盛赞乌孙佩刀“刃可吹毛锦为带。····执之魍魉谁能前,气凛清风沙漠边。”元朝诗人张宪在《北庭宣元杰西番刀歌》力中对米息宝刀的制作、形状及其坚韧作了细致的刻划:“金神起持水火齐,煅炼阴阳结精锐。七月七日授冶师,手作钳锤股为砺。一千七百七十锋,脊高体狭刀口洪。龙飞蛟化岁月久,阮师旧物今无踪。爪哇繍镔柔可曲,东倭纯钢不受触,贤侯示我西番刀,名医古今刀剑录。三尖两刃圭首圆,剑脊䵝䵝生黑烟。朱砂斑痕点人血,雕青皮软金钩联。唐人宝刀夸大食,于今利器称米息。····”诗中所提大食刀是指古代波斯以西大食国的宝刀。杜甫曾称颂其:“翻峰转日水怒号,冰翼云伤哀猱。镌错碧罂䴙鹈膏,鋩锷已莹虚秋涛。”在清朝诗歌中也出现了很多描写异国宝刀的诗句。黄子云描写来自海西国的宝刀起舞如“雪龙掉尾凌空翻,泰山欲倒海水立。···”而王昊则赞赏日本双刀:“䴙鹈之膏双干将,灯下拂拭生神光。青蛇赤蛟欲隐跃,忽令四座惊寒霜。”在这些名儒、诗人们的眼里,刀绝非是侠盗之物,而是圣神之器了。

上一篇:武术辞典条目选

下一篇:说棍

编委会 | 网站简介 | 机构设置 | 会员简介 | 人员查询

版权所有:诚信中国网@2021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