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诚信文化分会    主 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国功夫

峨眉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保护探索

时间:2022-03-17 14:00:09 来源:峨嵋武术在线 作者: 曹云

  峨眉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峨眉人民世代传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武术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在技术表现形式上,峨眉武术手法细密、一法多变、掌指兼用、身灵步活、拳脚生风,在内外兼用上十分强调胆壮、气足、力雄、法准、机巧。它既是巴蜀武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地域文化资源。2008年6月峨眉武术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峨眉武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因此,为有效地传承与保护峨眉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必要将峨眉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可经营利用的部分转化为文化生产力,发展巴蜀特色文化产业,积极创造经济效益,扩大社会效益,以此推动峨眉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以开发促进发展。

  关键词:峨眉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峨眉武术“非遗”产业化的依据

  经过六年来的评选、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一种公认的文化品牌,对于提升地方文化产业的大众吸引力和文化深度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意见,“非遗”保护目的关键就是“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1]。从根本上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隶属于文化范畴,创新是文化保护的重要手段和发展方向。

  20世纪以来,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以文化产业的形式大量输出本土文化产品,不仅获得了丰厚的经济利润,而且引发了第三世界国家寻求经济发展和文化突围的思考与探索。我国近邻日本和韩国在汲取西方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国“无形文化财”的实际,以产业化模式推动民族文化发展,带动了经济发展,同时也扩大了国际文化吸引力,彰显了国家文化软实力。我国文化产业起步较晚的,但得益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近些年来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尤其是《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国家战略性规划的连续出台和实施,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非遗”保护工作的从业者也积极呼唤着“非遗”走入市场。贵州省博物馆馆长李黔滨认为“产业化开发是抢救保护的惟一出路”,“只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市场所认可和接受了,有了物质基础,才可以反哺其挖掘和保护,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如何帮助非物质文化遗产找市场?这就需要采用市场化的手法,包括对民间艺人的包装,对产品的包装,对这一文化的宣传和推广,以培育更多的群众基础”[2]。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靳宗伟认为,对于部分“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在给确实有生活困难的传承人给予补贴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的产品进入市场,实现其自身的价值,只有形成“造血功能”,“非遗”才能传承下去[3]。

  武术产业本质上是经济性和盈利性的文化产业,理当按照市场运作机制,促使峨眉武术文化资源资本化,生产规模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过程集约化[4]。当前峨眉山被列入了四川重点规划建设的5大旅游区,力图将峨眉山建设成为“中国第一山”。在保护和利用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基础上,整合名山、大佛、茗茶、武术四大资源,促进文化、自然生态旅游发展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峨眉武术文化资源开发将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2.峨眉武术产业化内涵及其开发现状

  峨眉武术以其深蕴巴蜀文化内涵,融摄佛道两家法理,兼具刚柔并济、内外兼修等特色而驰名于世,与少林、武当等共同构筑了中国武术的重要流派。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少林寺借电影之势率先发力,走武术旅游、培训、演艺、医药等一体化的产业道路,武当武术的产业化发展也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逐步扩大国际国内的影响。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当下,峨眉武术开始了其市场化探索之路。

  2.1峨眉武术产业化内涵

  根据经济学有关理论,衡量某一行业能否成为产业,无论是现实的还是潜在的,关键是看它能否通过市场完成生产和再生产。从这个意义上讲,峨眉武术可以作为商品,包括物化商品和无形的服务产品进入市场,具有成为产业的潜质和可能性。按照这种理解,峨眉武术产业就是向社会提供与峨眉武术有关的物质产品和无形服务产品的经营性行业,是生产和经营峨眉武术商品的组织的集合体。它以峨眉武术组织、馆校、团体等为实体,以运动员和民间习武人士的表演为基本商品。峨眉武术产业化是指对峨眉武术推行市场,将其可经营、可开发利用的部分商品化,自主经营,向社会提供峨眉武术商品、劳务和服务。

  产业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全面的市场化,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点,即市场化经济的运作形式;达到一定的规模程度;与资金有密切关系;以盈利为目的[5]。因此,在产业化视野中,峨眉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要积极更新观念,转变理念,充分认识到武术“非遗”不仅仅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更具有经济特点,可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为产品或服务的潜在资源。峨眉武术“非遗”产业化就是完全按照市场规律运作的经济形式,并达到相当规模、规格统一、资源整合、产生利润的过程。

  2.2“峨眉武术节”为峨眉武术产业化开拓平台

  2006年10月首届中国峨眉武术文化国际论坛、2007年首届国际峨眉武术节、2009年第二届国际武术峨眉武术节的成功举办为峨眉武术的新时期发展注入了活力,一方面,突破了仅仅依靠师徒私授和学校武术教育的单一局面,出现了会议、节日、网络、平面媒体等多元形式的传播,另一方面强化了峨眉武术的宣传力度,加之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扶持,使得报纸、电视关注峨眉武术。峨眉武术节主题从唱响“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主旋律到“峨眉武林风,旅游健康游”再到“继承传统文化、祈福仙山峨眉、尽享品质生活”,理念的与时俱进充分说明了“国际峨眉武术节”的品牌建设已经提上日程,会议经济的带动效应和溢出效应也逐步显现,峨眉武术产业发展的市场框架体系已初见雏形。当然,在峨眉武术品牌初创阶段,面临少林、武当、太极等流派同质竞争,总体规模还很弱小、密集度不够、分布零散、吸引力不够等现实问题昭示峨眉武术产业化任重而道远。

  2.3峨眉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化严重不足

  设计北京国家大剧院的法国建筑师Paul Andre说,要保持传统,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发展传统[6]。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需要在特定文化空间生存的具有地域性、特殊性、濒危性的活态文化因子,合理、规模化的保护开发必须经历市场化,需要政府、传承人、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各个层面的协调配合,更可能需要三大产业的共同协作。从体育市场的内涵来理解,峨眉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主要存在于峨眉武术竞赛、峨眉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峨眉武术养生与健身、峨眉武术培训、峨眉武术国际节会与旅游、峨眉武术其他经营性活动等6个方面。在这些市场中,峨眉武术产业总产值仅为6千万,还占不到全市GDP的千分之一[7],峨眉武术作为产业发展其规模与地方经济发展进程极不相称。从旅游业包含的要素来看,“住、行、食、游、购、娱”是旅游的主要构件,峨眉武术旅游市场的开发,需要对这六个构件进行认真研究和破解。在这个层面上,峨眉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恐怕还在为寻找传承人的发愁。缺乏一个必要的文化空间,峨眉武术“非遗”的传承、传播与发展都只能是空中楼阁,有了相对固定的文化空间,才有可能结合旅游的六要素,不断充实峨眉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内涵。

  2.4峨眉武术资源分散,不成规模

  在全球化大潮的冲击下,地域文化的特色渐趋衰微,标准化的商品生产与设计致使人们生存的环境、景观趋同;同时在外来的种种强大经济、文化势力下,地方传统与历史文脉被割裂,文化的多样性遭到扼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遭遇空前危机[8]。非物质文化遗产式微的一个直接表象就是规模越来越小,形成规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存续与发展的重要前提。现实生活中,一些峨眉传统武术正进入危境,有些甚至已经消失,根本原因在于其赖以生存的“文化空间”发生巨大变异[9]。面临强势文化的挤压和国内同质竞争,峨眉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再不形成规模,仅靠政府的补助或社会救济性保护,很难摆脱式微的尴尬。产业化追求规模化和生产的连续性,这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存续和发展的规模前提是可以有机契合的。运用现代产业发展机制和管理方式推进峨眉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中,实现峨眉武术“非遗”保护由消费型、封闭型、福利型向生产型、开放型、效益型转变,将峨眉武术“非遗”保护与峨眉文化发展一道成为社会关注、市场需求、有较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社会公共事业,将是峨眉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行产业化保护的形式问题。

  3.峨眉武术“非遗”产业化的思路

  3.1遵循规律,明确目标

  峨眉武术千百年来的持续发展有其适应时代的内在需求,应该尊重峨眉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发展规律,正视和重视峨眉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当地、四川省乃至全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和贡献,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在竞赛、表演、养生、培训、节会、用品、信息等方面的市场潜力和需求,逐步完善峨眉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路径和形式。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益性,峨眉武术“非遗”产业化不是市场化,不应以单纯追求经济利益为唯一目标,而应主动追求保护峨眉武术非遗资源的充分、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主动追求峨眉武术非遗的有效传承和文化资本的不断积累的社会利益,逐步形成公益性和经营性两种文化产业。

  3.2整体规划,合理定位

  从当前的整体发展来,涉及峨眉武术产业化经营的机构众多,各自为战,有限的资源分布散乱,很难发挥出集体优势。峨眉武术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峨眉武术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契机。应该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和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工作原则,发挥各方力量,根据当前发展实际和未来形势,尽快协商制定峨眉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保护规划,为峨眉武术发展奠定基调。在全国各地的名山旅游中,武术等文化内涵往往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利用打造峨眉“天下第一山”的旅游战略契机,对峨眉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地旅游、文化交流、文化产业发展中进行合理定位,将保护单位由传统意义上的政府机构直接管理、运营的状态下解脱出来,转化成为某种程度上具有自主发展机制与能力的经济实体,按照产业发展的自身规律发展与运行,加强自身造血功能。

  3.3配套发展,产业联动

  峨眉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巴蜀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缩影,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对其进行产业化保护,应该从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整合各相关部门资源,制定峨眉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保护发展的政策和规划,出台相关产业发展的配套文件,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同时,依据峨眉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和自身规律,积极与其他行业进行联合开发相关配套产品体系,如峨眉武术影视、峨眉武术功夫酒、功夫茶、峨眉武术养生、峨眉武术出版、峨眉武术用品、峨眉武术工艺品等,在服务、实体、技术等多个层面实现规模化、专业化和持续性发展。

  4.峨眉武术“非遗”产业化保护要注意的问题

  走产业化保护道路是峨眉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重要途径,并不能够解决所有问题,毕竟“产业化的重要特点是市场化,是利润;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毕竟是文化,是超越私有与利润的人类共有的文化记忆与精神意义。两者原本‘志不同道不合’,双赢的能也仅仅是针对当前时期某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而言”[10]。

  4.1实施峨眉武术“非遗”产业品牌战略

  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峨眉武术的国家级“名片”,与峨眉山、乐山大佛、峨眉山茶等一道构成了独特的旅游资源,为国际国内游客体验自然、感受巴蜀文化的同时,也给当地带来了相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让我们对构建峨眉武术非遗产业品牌产生了憧憬。所谓品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它是品牌属性、名称、包装、历史声誉、广告方式的无形的总和。品牌因消费者对其使用的印象及自身的经验而有所界定,它是消费者对产品一切感觉的总和[11]。”可见,峨眉武术非遗产业品牌塑造是一个全方位打造产品个性与形象的系统性工程,首先应该在峨眉武术非遗内部培育出有市场号召力的文化品牌,树立自己的文化形象与核心理念,以区别与少林、武当、太极等品牌,实行错位发展。其次要加大峨眉武术品牌的宣传推广意识,不仅仅利用传统媒体和峨眉武术节,还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尤其是在峨眉武术节期间,以一定的“议题设置”扩大峨眉武术的国际国内影响。在此基础上,依靠政府、社会和市场的合力参与,共同解决品牌化决策、品牌模式选择、品牌识别界定、品牌延伸规划、品牌管理规划与品牌远景设立六个方面的内容,最终确立峨眉武术产业品牌。

  4.2打造峨眉武术“非遗”产业链

  打造文化遗产产业链就是通过完整的产业链条,对核心的文化资源进行深入开发,进而反复产出和出售,并且为相关的产业提供市场附加值。近年来在全球产生重大影响的美国动画电影《功夫熊猫》和《功夫熊猫2》可以看做是文化创意的典范。其中的功夫、熊猫可以说都与峨眉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身居其中的峨眉武术却对武术、熊猫的存在缺乏创意和联想,以至于新加坡《联合早报》和国内部分媒体都发出了“中国功夫+中国熊猫=美式功夫熊猫”的叹息。峨眉武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号应当有理由打造其产业链,立足峨眉山、蜀山、乐山大佛等元素,以核心的创意去组合不同的资源,开发峨眉武术题材的影视作品、动漫、大型文化展演活动,以品牌战略为指导,将产业延伸到礼品业、服装业、武术用品业、广告业、娱乐业、电子游戏机业、特色旅游等方面,在市场发展中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开发策略。

  4.3逐步建立健全峨眉武术“非遗”产业化评估监测机制

  峨眉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产业化保护需要产业化后的评估、监测、规范等管理机制。让所有层次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到峨眉武术“非遗”发展规划的制定中来,对开发过程中所有可能影响或改变这些遗产文化价值的问题进行评估和监测,并制定出相应的规范机制已约束过度的开发行为,防止舍本逐末,保证峨眉武术“非遗”生态环境、传承谱系等在内的有机文化整体。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E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1006148.htm.

  [2]余海蓉.用产业化运作抢救民间文化瑰宝[N].深圳特区报,2007-05-20.

  [3]赵大荔.新华调查:“非遗”市场化道路有多远?[EB/OL]http://news.artxun.com/fangyan-1550-7745181.shtm. 2010-06-12.

  [4]张小林.峨眉武术文化资源开发与产业化运作的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 (3): 182.

  [5]黎永泰,黎伟.企业管理的文化阶梯[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6]钱陈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探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0(33):119.

  [7]宋天华,罗萍.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峨眉武术产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2):63.

  [8]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09/13/content_5087533.htm.

  [9]罗萍,宋天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峨眉武术保护的若干思考[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8(2):62.

  [10]王松华,廖嵘.产业化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同济大学学报,2008.

  [11]Aaker Jennifer L. dimensions of brand personality [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97(3):347.

上一篇:春晚“太极女侠”因喜欢紫霞仙子而习武,想让中国功夫被更多人看到

下一篇:浅谈峨眉拳的文化内涵

编委会 | 网站简介 | 机构设置 | 会员简介 | 人员查询

中国诚信文化网cxzg.cslai.org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 主办 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承办

京ICP备13008251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1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