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身心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健身方式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华武术具有攻防技击、艺术展现和养生保健功能。武术之所以能走到今天而不被种种的现代意识形态所淹没,除去本身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色彩外,主要依靠了其养生健身这一古老而又最具现实意义的实用价值功能。
在李氏形意太极拳创编人李春苓先生的身上这种养练观显现的最为突出,他少年时身患重病,久治无效,后经人介绍以修习山西形意拳求生存。通过坚持习武强身,不但病治好了而且身体比一般人还要好很多。多年以后他继承统武术精华,根据人体构造对山西形意拳加以了突破和改进。如今他己七十四岁高龄仍肤红齿坚、发乌骨硬、耳聪目明、力大无比,几个小伙子,与他较力,几番下来,几个年青人被累得大汗淋漓,而老人家却稳如泰山一般,这与他长期练武是密不可分的。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门派繁多。为推动武术运动全面发展,将武术分为五大类:拳术类、器械类、对练类、集体项目、攻防技术。目前流传广泛适合大家练习的有太极、站桩、八段锦、六字诀、易筋经、五禽戏、八卦掌、推手等等。这些运动动作缓慢柔和,并且配合呼吸、意念,调理气血、放松精神。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胆固醇、血脂,活血化淤,改善人体血液循环,还能改善已经形成淤血的脏器的生理状态,例如心肌梗死、脑血栓、早期肝硬化等等;通过畅通经络,将体内病气排出,从而使内脏趋于阴阳平衡。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增强抵抗力,延缓各系统器官的衰老;所以适合各类人群,特别是儿童、老人以及体弱多病者练习。
武术本身具有鲜明的特点,在其发展沿续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自我内练”为主要特征的养生体系,因受到中医学与中国哲学的影响,武术把人视为阴阳复合体,以拳脚器械为主导,在具有攻防意识情况下,进行综合素质练习,并充分展示着形与神的完美结合,意与气的统一,以及内心世界对自然的体悟与合谐。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武术养生的最终目的是超越招式的束缚,达到精神和形体的双重冶化,全面改善生理、心理的机能,这正是武术养生别于一般体育锻练的重要所在。
上一篇:刚柔藏拳——京城太极老人杨德厚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