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阳民间唢呐是陕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主要分布在陕西省合阳县及其周边地区。合阳县地处陕西省关中地区东部,在夏商周三代,合阳为“有莘国”,春秋战国称西河,秦时置合阳邑,汉初设县至今。合阳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深厚。古有莘国时代,以《关雎》为诗经开篇的代表作品,开创了爱情诗之源。人们在生产、生活中,追求美好,憧憬未来,以歌咏志,以曲杼怀,唱出心声,吟出情韵,创造了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合阳民间唢呐作为一种特殊技艺,有着广泛的生存空间。
唢呐又名喇叭,是波斯文“surna”的音泽,在明代叫“唆呐”,清代称“苏尔奈”。原属西南亚波斯(即今伊朗)一带的乐器,金元时期传入我国。又有一说认为,合阳称民间吹打乐艺人为“龟兹”,古代西域国名,在今新疆库车一带。结合民间对唢呐艺人这一叫法,唢呐也可能由西域传入。
合阳跳戏是最古老的剧种,称为我国戏曲的活化石,唢呐作为跳戏的唯一伴奏乐器,说明唢呐在合阳的历史可以追溯得更远。合阳民间唢呐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唐代由古西域国传入内地。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过民间艺人的不断创作加工,合阳唢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唢呐由苇制哨片、铜制接器,椎形木管,喇叭(碗碗)四部分组成。吹奏时发声体哨片之音经过木管在喇叭口产生共鸣,即可发出嘹亮的声音,唢呐共8个孔,上面7个,背面1个,背孔音与筒音超吹音相同,第8孔音与第一孔音超吹相同。
合阳唢呐分寸杆唢呐,多以吹C调为主,为旧时老艺人所用;尺杆唢呐多以降B调为主,为现今艺人普遍使用;小唢呐(海笛)多为独奏时使用。唢呐吹奏的主要配器有小鼓、小钗、大锣等,在独奏时也有弦乐配合,唢呐传统曲牌有地莉花、摆场、长城、小开门、百鸟朝凤、双凤朝阳等120多个曲牌。
合阳民间唢呐吹奏技巧丰富,从形式上可分单吹、双吹、双吹加哨片、咔戏等,从技巧上有柔音、滑音、泛音、单双吐等,丰富的吹奏技巧还衍生出花釵、顶碗、抽彩等许多绝活。
合阳民间唢呐的曲牌也很丰富,经过民间艺人的创作、移植、改编,共挖掘整理出120多首传统曲目。
合阳民间唢呐发音高亢、嘹亮、穿透力强;曲调分喜调和悲调,喜调轻快、欢乐、激昂嘹亮、和谐悦耳;悲调深沉、委婉幽怨。合阳唢呐广泛应用于民间婚、丧、嫁、娶、礼、乐、典、祭等仪式的伴奏。现已应用社火、秧歌、庆典等群众文化活动中。
合阳民间唢呐是一种民间艺术,具有一定的传统文化特色,其主要价值是:
1.娱乐欣赏价值。婚、丧、嫁、娶、庆典、舞台演出、广场表演等活动都离不开唢呐吹奏的参与,它已成为一种娱乐形式存在于民间。
2.研究价值。合阳唢呐与当地的民俗风情结合,保留了许多传统曲牌。这些曲牌是民间艺人长期创作的结果。可见研究唢呐这一传统艺术对我国民俗史、戏曲史、音乐史有着一定的价值。
解放后,合阳民间唢呐开始登上了大雅之堂,已故名老艺人王瑞亭曾荣获陕西省民间音乐调演优秀表演奖;著名老艺人陈根成1958年赴京表演,受到了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接见,1979年获得陕西省颁发的荣誉奖;唢呐老艺人曹海荣1986年参加中国第二届艺术节“五圆鼓”调演,荣获唢呐表演第三名;如今合阳民间唢呐涌现出像郭玉生、王忠学、乔建锋等一批技术全面的吹奏艺人,把唢呐吹奏艺术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上一篇: 坚守传统技艺五十余年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再现“核舟记”
下一篇:湘西苗族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