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诚信文化分会    主 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特产

经济评弹·锐评|让土特产成为农民增收的基石

时间:2023-07-11 10:33:37 来源:中国特产网 作者:海辰

  “明品入沪”高效对接,优质农特产品走进上海。据媒体报道,截至6月25日,已有400多款三明农特产品登陆上海“百县百品”等25个线上线下销售平台,通心白莲、永安黄椒、熏鸭等39款特产摆放在上海西郊国际消费帮扶馆三明专区;三明市农林集团在上海设立鲜笋档口、举办社区推介会,销售鲜笋391.2吨,销售额达934.5万元;三明五香卷等预制菜产品进入上海社区团购……这些举措,不仅让三明的土特产走上上海市民的餐桌,也借上海这个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走出农田、走向世界。

  在“沪明合作”打开局面的同时,如何让三明土特产抓住机遇,擦亮招牌,打开市场,真正成为带动当地农民增收的基石?笔者认为,要从土特产的本身属性入手,在“土”“特”“产”三个方面深入挖掘内涵、彰显特色、做大产业。

  土特产的“土”,是产业的根基。一方面是大地的恩赐,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根脉;另一方面是文化的传承,体现了人文环境的根脉。要彰显土特产“土”的属性,就要充分把握地理环境的自然根脉,挖掘历史形成的文化根脉,充分发挥乡土文化在促进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以清流豆腐皮为例,据《嘉靖道光·清流县志》记载,清流县嵩溪镇的豆腐皮与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爱国诗人文天祥有关,其故事广泛流传于民间。在嵩溪镇元山村,清代期间巫氏祖先,通过反复实践,掌握了豆腐皮的制作精髓。2009年6月,“嵩溪豆腐皮”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如今,豆腐皮已成为清流县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重要主导产业。

  土特产的“特”,是产业的特色。当前,传统的单一化生产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为此,要从品种、品质、品牌入手,突出产业自身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靠品种争先取胜、靠品质增产增收、靠品牌赢得先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物产。很多农特产品的发展史,既是一部生产技术的发展史,也是一部特色品牌的发展史。比如,明溪县盖洋镇温庄村的稻米,早在1737年就被誉为“贡米”。近年来,当地从品种、品质、品牌等方面突出自身特色,从“卖产品”到“卖品牌”,提升了温庄贡米的品牌价值,让品牌的溢价增加农民收入。

  土特产的“产”,是产业的延伸。随着消费需求的日益变化,产业的延伸至关重要。要时刻关注市场动向,挖掘农产品的潜在价值,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努力延长产业链。

  比如,宁化县淮土镇团结村因地制宜做好花生、薏米、白莲、小黄瓜等特色产业发展,拓展产业链,包括加工、分选、储藏、保鲜等等。在包装上融入文化根脉,让每个环节都深耕一步,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再如,建宁县溪源乡楚尾村以土特产为卖点,结合丰富的自然资源,建设垂钓、露营、漂流、烧烤区、户外亲子采摘园以及农家乐等,着力打造集户外休闲、农耕体验、文化学习为一体的文旅康养目的地,促进农旅产业融合发展,也成为“土特产+文旅”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做好土特产文章,生命力在“土”,竞争力在“特”,持续力在“产”。要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产业升级、提质增效,让“土特产”成为农民稳定增收的基石。(吴俊慰)

上一篇:从火锅店标配到国民小吃,糍粑凭什么这么火

下一篇:阆中旅游特产推荐,这两种特产千万不能错过

编委会 | 网站简介 | 机构设置 | 会员简介 | 人员查询

版权所有:诚信中国网@2021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